【專訪】
人口老化成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兩年前推出安老按揭,現時除允許使用者轉按,鎖定樓價升幅增加收入,更計劃結合人壽保險來增強產品吸引力。該公司總裁李令翔接受專訪時透露,正研究容許使用者以持有的終身壽險,作附加抵押品,來提高每月發放年金,「畀佢提早歎埋呢筆錢。」
記者:李芳芳 董曉沂
使用者將壽險保單持有人,轉給按證或銀行,增加安老按揭的附加值,李令翔形容,與安老按揭原理一致,變相在生前按月預支年金,待使用者過身後,該筆獲賠的保額歸還欠款及利息後,餘額歸於受益人。壽險同樣以持有人去世為終點,可減少該公司冒業主壽命過長的風險,顯著提升年金水平,達至雙贏。
申請人毋須退保
不同於壽險現時要退保才能取回現金價值,或以保單抵押借貸套現,支付逾7厘利息。李氏指,預支壽險可保住張單,讓紅利繼續滾大,保險公司通常可派發4厘以上利息,正好覆蓋1.25%保費加2.75厘利息的成本。特別對需終身供款的壽單,退休後便可用年金繳付。據保監處資料,目前市面上有850萬份壽單,保額達3萬億元,市場潛力不小。
按證公司短期內會將初步方案,諮詢客戶、銀行及保險公司,計劃年底出爐。李令翔說,目前需解決的問題是利益分配,「層樓嘅繼承人,可能唔同保單受益人,甚至可能係唔識嘅,當有shortfall(物業售出價值不足以支付已發放的年金及利息等總額)時,將有多個利益分配的可能性,要避免引起家庭糾紛,唔易解決。」
或涉及法律問題
有銀行主管和壽險商高層均認為,新方案與壽險投保人為保障下一代的出發點衝突,可能引起社會爭論。而涉及第三方繼承人的抵押,法律技術上轉移賠償額甚為複雜。兩產品風險正好相反,保額未必夠支付欠款。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家慶指,若計劃成事確屬好事,因港人對壽單傳承的情意結遠低於物業,不少投保人年老時,尤其有多於3份單的中產,在壽單完成歷史責任後,便逐步退保,提取現金價值作退休收入,只留一份給後人。惟現時夠秤參與計劃的這批持單人,當年投保額一般僅5至10萬美元,料難顯著增加年金。
按證公司為反映業務性質,明年初將改名為「按揭信貸保證公司」。李令翔透露,參與安老按揭的銀行,可自由發揮為計劃改名。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