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黃國英 還是真金好

BIG SPENDER:
黃國英 還是真金好

2008年金融海嘯,股票價格大跌,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驚覺自己投資組合中,包括物業的固定資產僅佔約一成,翌年開始積極投入買金銀幣。至今,金銀幣為黃國英的身家在賬面上賺了三成,價值佔投資組合約15%。為了是次訪問,黃國英從保險箱拿出來的十多套金銀幣,已值數百萬元,足夠買一個細單位。但他買金銀幣不是純為投資增值,是因為有實質資產在手,讓自己安心之餘,還可欣賞每個幣上的圖案。財經界內,喜歡收藏實金的還有招商證券貴金屬亞洲主管張強生,他將首次獲得的部份花紅買了金元寶,逾三十年收藏的黃金見證多年工作成果。

記者:黃碧珊

攝影:程志遠 黃偉傑

黃國英2006年在上海公幹時,買入首個生肖銀幣,「只是一盎斯,當年只需約幾百元」。在此之前,睇好貴金屬走勢,黃國英會買入紙黃金或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等有關貴金屬的衍生投資工具捕捉升值潛力。擁有首個銀幣後,黃國英發現買一個銀幣所需的金額不多,加上自己又看好貴金屬長遠發展,所以在錢幣商店買入澳洲鑄造的十盎斯生肖銀幣,幾年間買下十多廿枚。

海嘯炒股 一鋪輸千萬

真正開始買金銀幣的契機源自08年金融海嘯,「那時我個人投資組合中的股票蝕了過千萬元,只剩下幾百萬元,又見到股票及衍生工具可能一夜間變成廢紙,突然感到好慌」。股票及衍生工具的財富是數字遊戲,不及實物在手來得安心,貴金屬有價有市,就算最壞情況還有金銀在手。09年初黃國英管理的基金追回正增長的成績,有一個客人給他5億元投資3個月,結果替客人賺了7,000萬元,黃國英公司分得500萬元。
手頭資金鬆動,開始買入中國金銀幣,「中國有超過13億人口,但中國金銀幣的發行量有限,所以它的投資價值較其他國家發行的為高,而且設有不同主題,增加收藏興趣」。黃國英購買的中國金銀幣是中國法定貨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位於灣仔的香港大洋金幣是香港的官方發售點,每當新的金銀幣推出,黃國英也會購買:「每年大約用70萬元買當年出的金銀幣。」
每個主題推出一至十多款圖案貨幣,但黃國英亦非每款都購買,「從來不會買1公斤或以上的金幣,因為1公斤的金幣,現在每個索價約100萬元,我將這筆錢投入股市,回報會更高」。近年的生肖系列,每套共15枚,剔除1公斤及10公斤的金幣,他只收藏餘下13枚。

【北京奧運紀念金幣 (現值約12萬元)】 為紀念北京奧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三組貴金屬紀念幣。下圖右為2007年發行的第二組5盎斯金幣,幣上圖案為中國傳統武術,限量生產2,008個,每個金幣以玉璽造型的盒包裝(左圖)。除附設鑑定證書,還有收藏說明書印在盒中。

【2013年黃山金銀紀念幣 (六個現值約2.3萬元)】 最新發行的世界遺產系列之黃山金銀紀念幣,黃國英購買了一套8款的其中6款,每枚幣上印有黃山景致。圖中最大的一枚是限量生產5,000個的1公斤銀幣,為玉屏勝景景象,現值約1.6萬元,4枚各重1盎斯銀幣及1枚1/4盎斯金幣,分別以飛來石、猴子觀海、人字瀑、玉屏樓及迎客松為圖案。

【《水滸傳》彩色紀念幣 (三枚現值約53萬元)】 彩色貴金屬幣是指運用特質印版,將多種顏色移印在貴金屬的表面,中國在1998年發行第一枚彩色金幣。自2009年開始分三年、各年推出一系列有關《水滸傳》的紀念幣,每套各有5至7件,這三枚長方形各5盎斯金幣,每款限量800至900枚。

睇淡不買 理智的遺憾

黃國英對待金銀幣,也有作為基金經理的投資紀律。2011年推出的一套15枚兔年生肖金銀幣,黃國英想擁有其中13枚不同大小圖案,當時索價共約22萬元,因為他看淡貴金屬價格,一枚也沒有買下,翌年,已跌至約17萬元,他分批購入十多枚,現在尚欠最貴重的5盎斯長方形金幣,他清晰地道出:「既然睇淡怎會入貨,現在還沒有買到是理智的遺憾。」
收藏金銀幣年資尚淺的黃國英,他會追回舊款的紀念幣,包括為慶祝中共建國30周年、於1979年中國首套發行的金幣,一套四枚各重二分之一盎斯,面值各400元,正面為國徽,並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及「1949-1979」字樣,背面圖案分別為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及毛主席紀念堂,由上海和瀋陽造幣廠鑄造。
當年中國正值改革開放,這套金幣主要銷售給海外華僑,以換取外匯支持中國經濟發展,它在香港的售價為7,000元(當時每100港元約可兌換25元人民幣)。由於當時金價相對低,每盎斯約200多美元,申報發行量是7萬套,但其後地緣政局緊張,金價飆升至每盎斯逾800美元,因為抵受不住金價暴漲約三倍,實際生產量僅2.3萬套,加上購買這套金幣的人因金價上漲而將金幣溶掉套現,估計現在存世量少於2萬套。09年,黃國英以1萬多元買入一套,2010至2011年,金幣已升值至約6萬元,「錢幣店老闆還跟我說笑,如果當年把7,000元買長實,至今可以賺數十萬元」。這套金幣一年升值逾3倍。
金價在過去幾年不斷向上,內地對紀念幣需求殷切。要投資中國金銀幣,黃國英提醒要保存相關證書及包裝盒,否則會被壓價,甚至沒有錢幣商肯收購。
幾年來,他沒有出售過任何一枚金銀幣,大部份都收在銀行保險箱,「我沒有統計買了多少枚,每次買回來,在家欣賞幣上圖案,翌日便將金銀幣拿去保險箱,它們的盒及證書則收藏在家」。守在保險箱內的貴金屬好像黃國英的後盾,讓他安心繼續在股票市場搏鬥。

【2012年中國農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熊貓加字紀念銀幣 (現值約840元)】 熊貓加字幣是為紀念某個重大事件,經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在當年發行的熊貓幣上,加入該事件的關鍵字,自1995年至今年4月,共發行42套熊貓加字幣,其中22套與金融行業相關。

在收藏貴金屬初期,黃國英主要購買澳洲10盎斯生肖銀幣,現價每個約4,000元。

張強生 憶起運送金條的日子

張強生自70年代末已開始從事黃金期貨,笑言當年入行初期在新鴻基金業做文職,上司見他較大隻,叫他交收金條,「以前沒有護衞,只是幾個人一起,在西裝內穿上特製的帆布背心,每人袋30公斤金條在街上行走送貨」。有同事曾經貪方便,將10條各100両重的金條放入公文袋送貨,結果在中環歷山大廈電梯內,因為公文袋不勝近40公斤金條的負荷,金條散落滿地。
30多年前,張強生每月人工約700元,首年獲3萬元花紅,他便花約數千元買了一両金元寶留念,多年來也會買金牌及金幣,「我做貴金屬期貨,不方便炒賣黃金,所以在適合價位就買實金」。入行之初,每盎斯黃金僅約200多美元,現在已升至約1,300美元,「雖然金價從高位回落約四成,但仍高過我當年買入價很多」。

張強生收藏的實金種類繁多,最有份量的是1公斤金條。

1995年,張強生所屬的瑞士銀行貴金屬部門,獲權威財經雜誌《Risk Magazine》選為最佳表現公司,部門主管各獲得1公斤金條,現值約40萬元。

收藏之中,最有紀念及實質價值的,就是1995年他獲舊公司瑞士銀行(SBC)送贈的一條1公斤金條,「當年我所屬部門獲權威財經雜誌《Risk Magazine》選為最佳表現公司,公司就送了這款金條給全球5、6個貴金屬部門主管,我是其中一個」。SBC在1998年與瑞士另一大銀行瑞士聯合銀行合併成為瑞銀集團,SBC再不存在,張強生也於1999年離開瑞銀,這塊金條是在瑞士的銀行工作13年後最好紀念品,1995年值數萬元,現已升值至約40萬元。張強生帶來兩個錦盒來載着各款金幣、金元寶、金牌及金箔卡等,離開時,他再三檢查有否留下任何一件,物輕情意重,內藏的都是多年的美好回憶。

Kinebar彩金是以雷射方法在金上印出圖案,像IC晶片上的圖案般,從不同角度觀看,會看出不同預設的圖案與色彩組合。這方法成本高昂,90年代中,相同重量的金牌,用了Kinebar技術的金牌貴一般的3倍。

張強生1978年加入新鴻基金業,翌年獲分花紅後,便花數千元購買一両金元寶,上面印有新鴻基的標誌。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