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網上流傳一則有關許志安的趣聞,事緣有網民在facebook上載一張與許志安在球場的合照,並配上一句帶有怨恨的留言:「喺球場見到杜德偉先生,不過條友好寸,叫佢杜生都唔睬人。」作為一個明星,被錯認成另一位比自己更霉的藝人,有如劉華被人當成是王傑,或陳奐仁被認作E-kids Tommy一樣,是演藝界的「男人最痛」。若然facebook的面部識別(Face Recognition)技術能夠再高超一點,在照片上載一刻馬上顯示「許志安」的tag提示,就不會鬧出這個笑話,當然,前提是那網民不會堅持「信自己」。
辨析顧客樣貌 利推廣
面部識別技術近年發展迅速,並開始被應用到廣告營銷的範疇上。美容及化妝行業,已懂得借此技術作產品宣傳。日本Vogue雜誌就開發了一個模擬化妝手機App,用戶上載照片後藉着精確的面部辨析,模擬在用戶的面上塗上如Clinique等化妝品,讓人輕鬆看到自己使用不同產品時的效果。護膚品牌ROC亦曾以類似技術突顯其抗老產品的效果,模擬出用戶消除面部老化痕迹後的樣貌。
財經機構Merrill Edge也想到應用此技術的推廣之法。據史丹福大學的研究顯示,讓人看到自己老年的模樣,會增加他們作退休儲蓄的意欲。Merrill Edge就以此製作了一個程式,模擬潛在客戶年老的容貌,以刺激他們投資退休計劃。這種透過塑造虛擬世界造型而影響人類在真實世界行為的效應,被稱謂「Proteus Effect」。
面部識別技術也漸漸擴展到零售管理上。記得「Minority Report」電影中,有一幕交代Tom Cruise飾演的主角進入未來的Gap成衣店,甫進店內就被識別出身份,並在一個大型屏幕出現模擬店員向他問好。這項未來技術的雛形,正有店舖在測試當中。服裝模特兒公仔生產商Almax,研製出兩眼裝上攝影機的公仔,能在店內辨析每位進店顧客的樣貌,以記錄其性別、種族及年齡等資料。土耳其最大的互動廣告展示板生產商Zoomkube,更進一步開發能識別顧客容貌,並即時顯現相關個人化資訊及推廣的新一代展示板。
調研機構也在研究使用此新技術,以改良電視收視率的數據收集。現在越來越多電視內置面部識別系統,LG、Samsung及Panasonic推出的新款電視機,有些可記錄每位家庭成員的面容及其喜愛的頻道,藉辨析誰在觀看電視而展示其最愛頻道清單。
尋回被拐兒童意義大
面部識別系統近年發展中最有意義的應用,我認為是廣告巨擘JWT上海分公司與中國拐帶兒童關注組織「寶貝回家」的合作。大陸每年有超過兩萬個小孩被擄走,失去孩子的父母往往尋子無望。有見及此,JWT與「寶貝回家」共同開發了一個具面部識別功能的手機軟件,鼓勵大眾下載成為尋親志願者,若他們在街上看到行乞的小孩,志願者為他們拍下照片,軟件就能掃瞄「寶貝回家」失踪小孩的數據庫作拼對。軟件推出一周後已成功找回兩個被擄小童,吸引到超過兩萬次下載,而此點子亦贏得廣告奧斯卡「康城國際廣告節」的Mobile推廣意念銀獎。
不過JWT被很多人猛烈抨擊,認為執行上容易出錯認錯,無助改善中國拐帶問題,整條橋只是廣告公司為了贏取廣告獎而出賣中國苦況,博取老外評判同情,但我卻認為這些批評過份苛刻。面部識別技術或許現在未夠成熟,但其精準度會日益改進,只要更多人認同這個創意,積極參與共同建立失踪人口資料庫,鼓勵更多人下載軟件成為志願者,即使未盡完美,但也可有所改善。救回萬千被擄小孩中的一兩位從開發軟件的成效考量上或微不足道,但對尋回小孩的家庭卻意義重大。
徐 緣
跨國公司市務總監、營銷專欄作家
http://www.facebook.com/tsuiyuenmarketing
本欄隔周一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