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簡炳墀,靜靜養傷,46歲的出爐冠軍葉楚航,卻鬥志激昂。「真正土生土長的華人冠軍練馬師,冇幾多個,我都希望好似阿頭咁有成就。」葉楚航口中的阿頭,正是簡炳墀。戰至全季最後一場反敗為勝、破天荒向馬會申請在天幕亮相圈大排筵席、掛滿印上大頭相的巨型海報,與妻兒坐上大馬車進場。葉楚航吐氣揚眉的故事,像窮小子攀上枝頭的橋段,充滿戲劇性。
騎師出身,做了十年簡炳墀的副手,02年成為正式練馬師,有自己馬房。當年見習騎師訓練班共十個學員,只有兩人仍留在馬圈,一個做了策騎員,另一個,便是葉楚航。「做騎師,競爭好大,好嘅馬,都畀晒啲叻嘅騎師策騎,多數陪跑。」15歲,4呎6吋高,88磅,只讀了一個月中四,加入馬會,參加見習騎師訓練班。
「喺巴士,睇見對面阿叔份報紙,見到馬會請人,偷偷哋遞表,阿爸鍾意賭馬,好支持,老師同阿媽統統反對。」患有嚴重氣管炎,一個學期放三個月病假,一意孤行的葉楚航,入馬會狂操體能,氣管炎反而不藥而癒,「好似做戲咁,日日搬石頭、游繩,做指上壓。」一般人以為做騎師有型又逍遙,一星期出賽兩日、贏馬分獎金,但風光背後,他說好辛酸。
低潮時得師傅指點
「為咗去水腫,一日要焗幾個鐘桑拿;又要着住雨衣跑步,試過有次去晚宴,全人類低頭食翅,只得我一個眼光光,唔敢食,怕肥。」84年正式出賽,正值馬圈競爭最激烈的年代,「一場策騎費800,要頭四名先有獎金,試過一個月得7,000蚊收入,出入馬會成日揸車,入油都唔夠。」十年騎師生涯,贏過59場賽事,事隔多年仍牢牢記住,只因,每一場都有血有淚。
「年輕時覺得仲可以博吓,但年復年,睇唔到前景。」91年結婚,他開始想將來,「做副練馬師,起碼有底薪,收入穩定啲,冇話咩理想唔理想,唔使憂柴憂米就好。」葉楚航很老實,由騎師轉型練馬師,只為生活,冠軍?遙不可及。「嗰時,阿頭已係冠軍練馬師,喺我心目中,係名人。」
「做騎師時,晨操成日見到佢,每次我都嗌早晨,後來先知佢問人:『嗰個儍仔係咩水?成日嗌我,一朝早嗌四、五次,係咪儍儍哋?』」時年1998年,簡炳墀是咬着支大雪茄的四屆冠軍練馬師,他是叫不出名字的無名小子,「收入少,好愁,有次打開出賽嗰表,竟然見到有幾隻馬安排畀我策騎,都係簡Sir馬房,心底好感激……」
2010年,簡炳墀的副手離職,葉楚航做了他的徒弟,「佢好嚴格,做唔到要求,會爆出嚟,但唔會記喺心。」在簡退休前幾年,基本上事無大小,都交給他去處理,「佢話自己要去打波,叫馬會有咩搵我就得。就算贏咗重要賽事,佢都唔出席,叫我代佢捧盃。」學師十年,02年升任練馬師,簡炳墀翌年退休,部份馬順理成章推薦到他的馬房。
「嗰時冇名氣,惟有cold call,打畀啲馬主。有啲馬成績唔好,與其退役,不如轉畀我試操。」就像電影《少林足球》的橋段,馬房盡是被人看低的二、三線賽駒,「最初冇人睇好,反而冇咩壓力,專心操練就係。」結果,首季他便贏了31場,「刀仔鋸大樹」成功突圍,不少馬主對他刮目相看。只是好景不常,05年遇上樽頸,成績大倒退。以為會贏的,統統脫腳。
「連續幾個月贏唔到,好大壓力,啲馬主開始有微言,一個月瘦咗15磅,瞓瞓吓都會起身,開電腦望操練數據。」這樣的低潮,持續了一段時間,直至有次與久未見面的簡炳墀通電話,「原來,佢一直有留意我啲馬嘅成績,佢幫我分析,話我啲馬之前贏得多,太高班數,等於小學生同啲大學生鬥,唔同班數,梗吃力,等啲馬跑吓,減吓分先,季尾就有得贏。」
每隻馬都分班數,贏馬加分,輸馬減分,好比做人,識得收收放放,才能長跑長有。掌握到練馬之道,成績越跑越好,兩年前,他乾脆找早已退休的師傅「出山」,擔任馬房的私人顧問,兩師徒拍住上,「好多人話阿頭牙擦,其實佢只係為自己做到嘅成績自豪。我希望有朝一日,都可以好似佢咁牙擦。不過,𠵱家仲係言之尚早。」這個出爐冠軍練馬師笑着說。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