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乃天職,不會也不應期望病人言謝,但至於基本禮儀和尊重,醫生對病人有一定要求,正如病人對醫生有一定要求一樣。
年輕小伙子舒服地躺在病床上,病況比上星期好轉,醫生也覺安慰,自然開心地問:「情況怎樣?呼吸是否有進步?」正期待他微笑道是時,竟只得到一陣不瞅不睬,小伙子依然用手帕蓋着眼鼻只露出一張不說話的嘴,醫生心裏奇怪,以為他聽不到便提高聲浪問:「你感覺怎樣?」過了好一會他才施施然地說:「不想說話。」
上星期他是不能說話,今天竟是不想說話,倒不知這是進步還是退步。那天傍晚,有醫生說:「教授,剛收的年輕病人患嚴重SVCO(Sup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上腔靜脈栓塞),今晚要決定治療與否。」急忙一起走上病房,小伙子心律快呼吸快,頸項粗粗地腫脹起來,再看電腦掃描,上腔靜脈已差不多完全被十公分大腫瘤栓塞,若不施藥短期內便命危,但施藥風險亦高,因為用化療同時必須點滴大量生化鹽水,而過量水份在SVCO情況下可引起心肺衰竭。
左右為難之際便只好兵行險路,硬着頭皮輕微改動治療方案,務求達到治療目的同時亦減少風險。三天過後,情況大為改善,總算穩定下來。
故此很奇怪他為甚麼不跟醫生說話,便拉椅子坐在床邊,客氣地問:「為甚麼不想說話?」想不到他竟中氣十足地說:「是不想跟你們說話。」
「我們很盡力為你治病,為甚麼不跟我們說話?」醫生問。「你們只醫我的病,不是醫我的人。」醫生實在摸不着頭腦他的意思,問:「醫你的病跟醫你的人有分別嗎?」「有!」他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對我不好,護士虐待我。」
醫生嚇一跳,如此指控非同小可,急問:「她們如何虐待你?」「我食早餐時,護士為鄰床病人換尿片,很臭令我無胃口!」他理直氣壯地說。「但鄰床需要換片也不是護士能控制。」醫生嘗試解釋,但小伙子當然不會受理。
他是否一孩政策下的極品,醫生無從稽考,但父母對他寵愛有加倒很明顯。當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青少年遇上困境,最常見反應是責怪別人,從別人的錯來解釋自己苦,與其嬲怒自己生病不如嬲怒別人,一樁小事便已可以怪責整個曾努力救他性命的醫療團隊,何其方便。
醫生能治病卻治不到他的心,惟有盼望鄰床病人小心,不要在錯誤時間大小便。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