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圖書同美少女動畫裏面,肥皂泡總代表夢想與希望。
許冠傑《同舟共濟》這樣唱:「實在極不願,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關景鴻說,92年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上任之年,有六萬六千多港人移民,到近年每年平均只有七千多人。你心諗「𠵱家唔興啦!」之際,上月香港保安局就表示,今年上半年有3,900港人移民外地,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八,即是324人左右。唔係好多箒!但近年香港政制唔想提,689上場乜都唔評論,謬波連郊野公園都想搞,講句粗口都要重案組調查,97前人人喊「驚」,今日個個喊「灰」搵碇走。
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這樣說:「香港是個很奇怪的地方。爸爸那代為逃避共產黨逃到香港來;九七怕回歸所以移民;經濟不景回流香港,政治不明又要走。大家感覺以港為家,同時間卻要鋪定後路走人。」離開的、留低的、回來的,各有前因,睇你點睇。
記者:陳慧敏
攝影:陳盛臣、許有達、劉永發、劉永威、陳慧敏
模特兒:Giann@Pure Models
協力:Santa Jim
逃亡個案1:這已不是我成長的香港
「我兩年前已想移民,太太是澳洲公民,我由入紙申請配偶團聚到獲批,不過八個月,花費兩萬元。香港生活壓力太大,打工仔永遠追不上樓價,政府又無能,當年梁錦松偷步買車都下台,但今天陳茂波屢犯錯仍可在位!林老師事件令我覺得香港人已很不理性,完全是政治炒作。最氣憤生活環境大陸化,甚麼五十年不變,回歸十幾年已變很多,離開的觸發點是有晚在廣東道想搭的士,居然全是『冚旗』的士在揀客,跟大陸無分別。這已不是我成長的香港了。」
「我自己也很喜歡珀斯。雖不及悉尼繁榮,但我更愛它清靜慢活,最喜歡蔬果肉類新鮮,食得放心又便宜,香港甚麼都可以假。最不習慣亦只是澳洲人做事慢條斯理,我早兩日出部手提電話竟然用了一小時,在港相信十五分鐘已請你走。希望在澳洲繼續攝影工作,無都無所謂。雖然前路不明,但仍覺得移民係正確,人有手有腳怎會無工作?就看你能否放下,好多香港人都放唔低!我對香港的將來已沒有希望,有希望就唔會走。」
「我們一家是典型八十年代移民潮那一群。當年父母與大陸有生意往來,因此非常怕97回歸。我們一直住在珀斯,我在這完成中學和大學。96年澳洲經濟低迷,我念的Fine Arts很難找工作,遂回港搵工。我一直覺得我60歲會回珀斯養老,沒想過這麼早便回來。香港生活壓力大,官員越來越不濟。每天看新聞(和電視劇)只有憤怒和慨嘆,行Sogo只聽到國語,銅鑼灣只剩錶行和藥房,三步一莎莎,五步一周大福!香港人連最基本的shopping權利都被剝削。如不想被大陸化,離開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移民的唯一考量只是工作。我在《忽然一周》工作十二年,工作環境和福利相對不錯,上司和同事對我很好,也得到同業的認同,貿貿然放棄事業,個個都匪夷所思:『你捨得㗎嗱?』我雖然是澳洲公民且有這兒的大學學位,但離開十多年,一切要從頭來過,相信短期內一定找不回跟香港類似待遇的工作。但權衡輕重,與其留戀高薪厚職而留在沒有明天的香港,不如趁年輕闖一闖,可能還有更美好的將來,就不得不捨。從回流到再離去,我沒有太大的失望,卻證實了八十年代辦移民那班人實在有先見之明,慶幸自己已拿了澳洲公民資格,否則今天如何走得了?這兒跟悉尼和墨爾本很不同,人比較純樸。在香港,很多女仔一生目標只是名牌手袋,價值觀扭曲,在這兒不穿名牌沒有人看不起你,穿了也不見得特別受人尊重。人人都有智能電話,卻沒有『低頭族』,更沒人拿手機拍食物。生活平凡簡單,是我一直嚮往的。儘管我們未來有許多未知數及擔憂,但對移民這決定沒有後悔。」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