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經濟衰退團 - 彭浩翔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經濟衰退團 - 彭浩翔

在我還沒加入媒體工作前,有一段時間,我在酒樓裏當侍應。這個描述其實有點概括和籠統,沒有表達到我當時的真正工作情況,準確點說,那時候我是在宋城裏當店小二。當年在美孚有個遊樂場叫荔園,荔園旁邊就有個仿宋朝古城的集古村,那時我每天穿着古裝,在那招呼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讓他們一面吃午餐,一面看那些中國縮骨功和筷子插穿木板之類的雜技表演。

蛇王二筍工

曾經有段時間,我認為餐飲業挺適合自己,所以當時有想過以此為終身職業,但那時的終極目標,並非一天到晚穿古裝衫,而是要找個機會去蛇王二當侍應。對,你沒看錯,是蛇王二,就是銅鑼灣波斯富街許留山旁的那家蛇王二。
因為那時我曾聽過一個侍應朋友說,在蛇王二工作是件挺幸福的事。因為那個年代,蛇羹這類補品,大家都是在入秋後才會開始吃,所以才有「秋風起三蛇肥」的說法,因此這家專門吃蛇羹的店子,主力是做秋冬季生意,於是每凡夏季,他們就會直接拉閘停業。要是你想夏季吃蛇羹,對不起,門都沒有開,你只會偶爾聽到鐵閘內的麻雀聲,那是因為員工都不用上班,賦閒在家中也無聊,於是一起回來打麻雀。
你能想像麼?這簡直是侍應界的馬爾代夫啊。我想,蛇王二是太謙了,他們在蛇王方面還認第二?世界哪有第一啦?
因此,那時蛇王二是我的人生目標,一年只幹九個月,休息三個月,就像學校放暑假一樣。但話說起來,不知從何時開始,蛇王二取消了這優良傳統(我實在替現時於那裏工作的侍應感到難過),是因為地球溫室效應,讓冬夏季的差異不再明顯,影響大家消費習慣?還是自由行多了,業主瘋狂加租?我想後者可能性不大,因為這種老店,要不是自家舖,也很難在銅鑼灣立足吧。
但說起來,我倒幸運,沒繼續堅持入職蛇王二,否則半生寄望就破滅了。就好像當你儲夠錢到馬爾代夫後,才發現馬爾代夫原來已經陸沉了一樣無奈。

當年在美孚有個遊樂場叫荔園,荔園旁邊有個仿宋朝古城的集古村。

專題放映會

但話說回來,我對蛇王二的嚮往,其實都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個人生活,所以當我有機會成為老闆,開設自己的公司時,我仍會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趣味,公司集體旅行自然是個少不了的環節。當然,這個也主要是我想找個藉口,讓自己可以安心去玩,也順道化解一下我平時在工作上不停折磨大家的罪疚感。
今年忙着好幾個事情,年初監製了《飛虎出征》,接着又開始了另一個我自己當導演的製作,在電影還在拍攝的同時,還要進行《飛虎出征》的上映宣傳,那不只是隨便做幾個訪問,還附加上大量謝票活動,所以我自己也想跑到外邊休息吓。可是一直找不到機會,直至日本發行商United Entertainment的Yasumasa Osada通知我,他們公司決定在今年暑假期間,為我辦一個專題放映會。
這是他們公司第二年為我辦的活動。他們自去年開始,於暑假作一個為期兩三星期的專題放映會。很感謝他們的用心,對他們來說,電影不只是單一的電影,而是對一個藝術的推廣,看着他們每年替我做的精美小冊子,總叫人愛不釋手。
去年因事忙而無法出席,但聽說這個對日本觀眾來說,一個年輕導演(雖然已入行十多年,但在他們眼中,我還是年輕的)沒出席自己的放映會,是有點詭異,去年還有些觀眾,以為這個導演大概英年早逝,否則不可能這麼年輕就舉行專題回顧展。
因此我今年無論如何也得趕緊到日本「復活」一下,讓大家見證我其實還未死呢。反正要去兩天,於是趁機會把同事都帶到東京。東京最好的地方,就是大部份人總能在那找到樂趣,沒聽過多少人會說對東京感到不爽。記得之前《低俗喜劇》票房不錯,我又哄又迫投資方拿錢出來,請劇組大伙去東京,結果報名人數一下八十多,不過剛巧因鬧出內地焚燒日本車之類的愚蠢反日行為,電影公司怕尷尬,最後改到曼谷,報名人數驟降剩二十幾人。大概每個同事心中都不禁暗罵︰媽的,曼谷我自己都會去喲,幹嗎要等你請?好了,這種事也不能怪我,下次吧。

日本發行商United Entertainment在今年暑假期間,辦了一個彭浩翔電影專題放映會。

向小店致敬

這次來東京的人數比劇組少多了,而各人的主要活動,當然是瘋狂購物。我讀了張維勝的《日本物見遊》後,決定要為自己這次東京之旅定一個主題,專門搜尋一些精緻小家具和手工製品,反正日圓下跌,就殺個片甲不留。可是這趟旅行卻意外地見證了日本的經濟衰退。南青山好景不再,OriginalFake關門大吉,UNDERCOVER和猿人都沒甚麼新貨色。最痛苦的,是專程租了車,想着要到裏原宿橫掃《日本物見遊》介紹的店子時,竟都十室九空。
當然,此書在2009出版,固然是個問題,但要是日本精的都知道,日本的改變從來不大,開業數十年小店年年仍在那。可是今天跟着書中去找那十多間的小店舖,竟發現已死得七七八八,只能找到僅餘的一兩間。
其中碩果僅存的ÉKOCA,實在值得向大家推介一下。它是賣些小杯子、小錢包和小花瓶的店子,每件貨都是老闆福地京子親自在各地挑選的。我看中了一個迷你青銅花瓶,其大小比iPhone還要小,連一枝滿天星也插不下,只得把前面的一小節折下來,才可插下去。這樣的小店子,設在住宅區的二樓,要不是那書介紹,和我專程找司機到那裏去,根本不可能找得到。店主相當細心,買個小花瓶,除仔細包裝之餘,還不忘把那個製作的藝術家之名片插進去,以示對創作者的尊敬。這種小店提供的,都是那些賣一件少一件的獨立工藝製品,而不是由工場大量生產、沒個性的產物,真的很期望下次再到東京時,這小店還在。
為向蛇王二致敬,我決定用他的營業手法去運作這專欄,所以停了好幾個星期去旅行。大概有些人會問,你如果真心喜歡蛇王二的風格,幹嗎不讓自己公司每年停工三個月放假?如果你在讀了這篇專欄後,也有相同的疑惑的話,我只能說,你是不大成熟。因為我只是說想到蛇王二打工,沒說要當老闆啊。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逢周六刊登

碩果僅存的ÉKOCA賣些小杯子、小錢包和小花瓶,每件貨都是老闆福地京子親自在各地挑選的。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