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對論】
記:《蘋果》記者
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
記: 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提出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總供應為47萬個單位,社會質疑低估住屋需求,又沒有計算外來投資等因素,你如何解讀47萬個單位的數目?
劉: 47萬個單位條數嘅計法比較簡單,首先係按照政府經濟師未來10年住戶數目增長,由計算出生、死亡、移民同每日150個單程證組成。另外係重建戶包括私樓、市建局同公屋重建等,仲有包括住屋困難住戶,好似劏房戶,然後計算埋空置率。成日有人問有冇計投資客、經濟因素?最大個數喺住戶數目增長度,係政府經濟師計算,我哋冇得挑戰政府經濟師做法。
記: 公屋輪候冊突破23萬大關,但未來10年公營房屋包括公屋及居屋供應量只有約28.2萬個,如何解決基層市民上樓的問題?
劉: 28萬個單位包括公屋同居屋,唔好忘記輪候冊裏面有部份喺發咗水,因為有啲年輕人18歲就去排隊,輪到佢時可能都唔合資格啦!香港人口增長比較細,過去10年人口增長唔夠0.6%,以600、700萬人計,計計埋埋每年增長都喺4、5萬人。當你未來人口增長最多係0.8%,即每年5萬6人、10年即56萬人,實際需要19萬個單位就夠㗎啦,點解起47萬?係因為以前累積咗一大班人上唔到公屋、買唔到樓。
記: 回歸初期,房屋需求是每年房屋供應不少於8.5萬個單位,但現時700多萬人口,加上公屋輪候冊人數激增,為何長策會提出的房屋供應量每年只是約4.7萬個單位?
劉: 香港人口有兩大變化,一個係老年化,年紀大嘅人越來越多,另一個係增長(人口)放緩,令到我哋實際住屋嘅量同屋嘅類別有所變化。長策會冇參考八萬五個數,所以唔可以比較。
可能嗰陣時條數係好多舊區重建,重建嘅量大過𠵱家好多,記得董生上場後去到2001年先成立市建局,當然之前有土地發展公司啦,所以重建喺舊時多啲嘅,觀塘話𠵱家叫開工,但其實係董生嗰時做落。𠵱家舊區重建量細好多,因為市建局唔可以喺非市區地方做,𠵱家重建得嘅好多已經重建咗,𠵱家主要起新屋邨多。
記: 就不同房屋政策,諮詢文件主要用問題形式開放諮詢,但卻表明不建議重推置業貸款、租金援助等措施,原因何在?
劉: 先講劏房大家有傾過,租管過往經驗發覺你越係租管,業主越係惜貨,出租之前將租金加到好高,最終適得其反,變咗幫唔到佢哋,倒轉頭減低咗供應之餘,唧高咗租金,所以租管過往負面效果大過正面效果。置業貸款希望喺樓市供應穩定情況下先推,因為今日供應咁缺乏,再推出嚟即係幫人賣樓,唧高個樓價,而租金援助就擔心益咗劏房業主。
記: 長策會如何確保未來有足夠土地興建47萬個單位?
劉: 長策會角色係向政府建議,執行部份由政府做。長策會知悉政府做緊乜嘢,好似改變土地用途、加快(土地)審批程序、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用地等等,由政府去做,我哋做唔到乜嘢,實際上長策會喺呢個範疇係傾得唔多,nothing you can do。
記: 發展局局長日前提出社會可討論發展郊野公園,你有甚麼意見?
劉: 長策會冇傾過發展郊野公園,睇番資料40幾年前、七十年代郊野公園係諗住保護集水區,𠵱家保護集水區嘅功能基本上都唔存在,因為水都嚟自東江,所以唔需要保護集水區水源,變咗社會市民休閒、旅行功能,40幾年前嘅政策喺今日已經變咗,城市發展通常係集中喺一個地方再向周邊一路伸延出去,呢個係好自然嘅事。
郊野公園係咪絕對唔可以傾,我覺得唔需要講到咁絕,如果將來人口爆炸到1,000萬咁點,條界線係咪可以redefine過呢?
記: 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勾劃未來10年房屋情況,到底劏房戶、青年、無樓一族未來10年前景如何?
劉: 我細嗰住喺筲箕灣寮屋,冇水,要去公廁沖涼,今日嚟講香港住屋基本有一定成就,有72萬公屋、30幾萬居屋,超過四成住喺公營房屋,好多西方國家未必有咁高比例,公營房屋角色不能抹煞。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