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熱銷多年的投資相連保險,其一大賣點是免費在過百隻基金中隨時轉換,但產品複雜及收費昂貴衍生大量投訴,早前再被監管當局勒令整頓。其實市面上已出現按月單一收費的基金平台,讓用戶買賣三、四百隻基金間,毋須顧慮因轉換產生的收費。市況波動下,投資者可更主動管理基金組合。
記者:李芳芳
傳統上,買基金首先要支付1%至3%的認購費,沽售或者轉基金,再給1%內贖回費或轉換費。若買賣頻密,這筆開支將相當「乸脷」。
新興的月費基金平台,按基金投資額單一費率計算,便可省卻這些煩惱。現時市面上較大的基金月費平台,是匯豐三年前推出的Fundmax,同系的恒生有iPower,富達國際最近亦推出類似的計費平台SmartFund。
假設用80萬元平均買入債券和股票基金,富達月費計劃收0.75%,相較其傳統的認購費債券基金收0.75%、股票基金需1.5%,以及轉換費0.25%,若兩年內平均每年有1次轉換,月費計劃開支已更化算;單看首年更不用置疑(見表一)。而同一筆基金資產在三至四年內,年均轉換2次,超過四年則年均3次轉換,費用都會低過傳統付費方法;當然轉換的次數越多越化算,尤其是偏愛認購股票基金的投資者。惟上述對比忽略基金升跌,即月費計劃的開支將跟隨基金增值而上升,且不設封頂。
富達個人投資業務亞洲(日本除外)區域總監李錦榮說,「近年市況縮短到3至6個月便有調整,大市喺18000至22000點之間,已有20%嘅空間,值得投資者作出調整,用月費計劃就唔會因小失大。」且投資顧問佣金收入,與客戶投資額升跌掛鈎,而非交易次數,對客戶而言,投資顧問所給的建議將變得更中肯。
恒生易入場 富達月費低
不過,投資者過往買基金的觀念是等待中長線增值。比較兩種收費模式可見,持有基金兩年都沒有調整,月費計劃相對蝕底3,000元;三年更貴了9,000元。
李錦榮承認,新模式並不適合保守一族,特別是以收息為主、甚少買賣股票基金等人士。但據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今年上半年數據,港人持有基金的年期平均為1.1年,換言之,一半人每年都會轉換基金一次或以上。
相對匯豐FundMax主攻資產淨值達2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投資者,恒生針對年輕投資者,入場費低至3,000元,富達設置的入場門檻則最高,需5萬美元,即39萬港元,但月費率為基金投資額的1%,較同業具競爭性(見表二);同樣投資額下,匯豐則最低要1.5%,多0.5個百分點;恒生最貴,需1.75%。富達對投資額達780萬元的客戶,收費甚至降七成至0.3%,遠低於匯豐的1%,強攻貴客。
相對匯豐有龐大的分銷網絡及有多元化的產品,李錦榮說,富達側重提供售後服務,包括有獨立團隊篩選的精選基金報告、透視個人基金實際分配狀況的網站工具;投資額達78萬元以上更設投資顧問,惟目前僅有6名,每人服務最多400個客戶,冀望增聘顧問後,人均服務客戶降至最多300個。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