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對論】
梁振英政府推出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計劃將建屋目標定為每年4.7萬個單位,較董建華時代的8.5萬大縮水。長策會成員劉炳章指,公屋輪候冊有「發水」成份,「有啲年輕人18歲就去排隊,輪到佢時可能都唔合資格啦!」他又指香港人口增長比較細,10年約增加56萬人,「實際需要19萬個單位就夠」。影子長策會成員陳紹銘指出,未來10年只得約28萬個新建公屋,但「𠵱家輪候公屋超過23萬戶」。他認為10年後,劏房問題依然未能解決,公屋輪候人數會再創新高,「30萬、35萬係咁上」。
記者︰譚靜雯 姚國雄
記:《蘋果》記者
陳:民間智庫「影子長策會」成員、前線社工陳紹銘
於1987年,政府提出每年興建7萬個公私營單位,公屋、居屋佔4萬;1998年,政府提出每年興建8.5萬個公私營單位,公屋、居屋佔5萬;2013年,長策會提出,每年只興建4.7萬公私營單位,公屋和居屋佔2.8萬。
記: 諮詢文件提出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總供應為47萬個,社會質疑數量是低估住屋需求,你如何解讀這數字?
陳: 一聽到47萬呢個數,印象比上次房屋策略(董建華年代)少好多,嗰時講緊一年8萬,𠵱家係一年4.7萬個。政府數字唔透明,因為呢47萬,最大部份係計算「新增住戶」數目,佔咗29.4萬,但資料猶如黑盒,究竟住喺呢29.4萬單位嘅人,係有錢?係窮?住屋需要係點呢?全部冇提到。
記: 公屋、居屋,由回歸前每年規劃興建4萬個,跌至如今規劃每年2.8萬,公屋不足夠情況有多嚴重?
陳: 𠵱家輪候公屋超過23萬戶。如果未來10年,興建公屋單位係23萬,居屋5萬,呢批單位只係應付到𠵱家條人龍,但新申請呢?過去一年新申請上公屋住戶有6萬個,所以未來建屋量根本唔能夠處理𠵱家嘅需要。所以,公屋輪候冊呢條龍只會越來越長,輪候時間一定會超過三年。
諮詢文件推算每年興建4.7萬的單位,並無計算現時已有適切居所的住戶,亦不包括細屋搬大屋、投資買樓等需求。數字只是計算住戶的淨增長(如結婚、住戶分戶、新移民)、受重建影響及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
記:此計算方法有甚麼盲點?
陳: 盲點係佢計算嘅因素,幾乎全部都係「將來式」,例如29.4萬嘅新增住戶係將來式,受重建影響嘅住戶係將來式,唯獨係佢居住環境欠佳,係現在式。𠵱家唔少市民住得好逼、樓價貴、租金貴,其實諮詢文件冇處理到,即係話,我當政府未來10年乜嘢樓都唔起,但係住得好差嘅人,諮詢文件係冇照顧到,因為文件只集中處理未來10年嘅需要(淨增長)。
記: 諮詢文件表明不建議重推置業貸款、租金援助等措施,擔心會刺激市場需求,推高租金,你是否同意?
陳: 我都同意唔推置業貸款,因為會刺激需求,但係租金援助就唔同,因為租金津貼某程度上係一個違約補償,政府承諾排隊上公屋嘅市民三年上樓,政府做唔到承諾,應該畀津貼市民,租番間好啲嘅屋。我明白咁做會令租金有上升壓力,但唔係咁真係唔知點處理。
記: 對正在排隊上公屋的市民來說,諮詢文件究竟是一個希望,還是令上樓希望幻滅?外界常說梁振英經濟傾左,由他掌政不是基層上樓的希望嗎?
陳: 基層市民識計數嘅話,直情係絕望,尤其𠵱家公佈嘅公屋興建量,同梁振英參選時好大落差,佢未參選時,講緊每年興建3.5萬間公屋,𠵱家得番2萬幾。
佢參選時主打房屋同埋貧窮問題,畀基層市民好多期望,開咗好多空頭支票出嚟,𠵱家完全做唔到。我想叫梁振英落去棺材房解釋吓,點同啲單身人士講,叫佢喺棺材房等10年先上到樓,我想佢解釋點解唔攞粉嶺高爾夫球場塊地出嚟起樓,反映佢係決心、力度都唔夠,但佢總比曾蔭權好。
記: 陳茂波日前提出社會可討論發展郊野公園,你認為可行嗎?
陳: 呢個唔係未來10年值得討論或者用得着嘅方案,好多評論已講過唔可行,郊野公園好多地都唔係平地,即使係平地生態價值都好高,要發展都過唔到環評。民間其實都盡力幫梁振英搵地。例如超過2,000公頃嘅解放軍軍營,政府求其收番一個軍營,都有100公頃地;丁屋地都有1,000公傾地,但政府冇研究、冇解釋點解唔用呢啲地。佢講過話自己個個利益階層都敢「掂」,點解唔敢掂丁屋?
記: 如果一切按諮詢文件落實,10年後等上公屋、年輕的無殼蝸牛會面對甚麼境況?
陳: 10年後,我相信我哋仍然講緊劏房點規管,排緊隊上公屋嗰班人,當然有啲上咗樓,但係條隊會越來越長,公屋輪候人數會屢創新高,30萬、35萬係咁上。年輕人,直情係冇希望啦,因為成份文件根本冇提過年輕人可以點樣置業。呢份報告係好驚未來冧市,好驚做咗罪人。未來10年,政府話起28萬公屋、居屋,我當你居屋5萬,其實每年只有5,000個,應付唔到年輕人嘅需要。10年後?其實問題依舊。
mailto:[email protected]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