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舒華米高史頓(Joshua Michael Stern)豈有此理!還我真教主!
我當然知道歷史從來不會是真的,尤其像喬布斯(Steve Jobs)這樣的偉人,任何號稱真實反映他這個人的傳記,本身便是說謊。所以,《喬布斯》(Jobs)這部電影我們不要真的教主,而是神話化了的,最多加一點人性缺點的教主傳記電影,而不是如今這個令人看到眼火爆的東西。我甚至認為導演祖舒華米高史頓跟喬布斯有仇,專揀他不好的一面呈現在觀眾眼前。
忽略喬布斯創意
自從喬布斯過世後,整個蘋果電腦便成為古蹟,成為一個世代的傳說。我們這些教主迷看這部電影,當然是希望找回這個神話,甚至能夠搞一個記念教主嘉年華。《喬布斯》卻是徹底搞砸了。用廣東話說是編導「捉錯用神」。大概編導又被那些不要神話化一個偉人,還他一個人性的真面目這種創作垃圾思想的錯誤誘導。其實電腦界的大人物都是不正常的人,他們自大兇惡無情殘酷。喬布斯跟其他同類份子只是同一個鼻子出氣。
喬布斯成名之處,或者是他偉大之處在於其創意,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是平鋪直敍,全無創意。而且將教主最有天份的性格洗掉了,將他變成一個職場上的政治鬥爭者。除了早段記述他如何創立蘋果電腦外,接下來便是他怎樣發展新電腦失敗,被自己請回來的總裁趕回家去。喬布斯看來就像一個無助的儍瓜,竟然在花園種植。也許事實真是如此,但其實喬布斯最偉大的地方正是他重回蘋果電腦掌權,在這段時間內他充份發揮他的創作力和領導能力,還有每次介紹新產品時的魅力,結果這部電影偏偏把他人生最精采的片段刪除了。變成不知是無情的代表,還是蠱惑仔的代表,而失去教主一代風範。
沒有人認為一個凡人真的值得神話化,喬布斯絕對是個凡人,正如我所講矽谷內的人物十個有十個都是衰人一個,眼中沒有其他人,行為粗鄙,冷血無情。這已是電腦世界的基本知識了,想拿這些基本知識騙觀眾的金錢,實在令人髮指。蘋果電腦起死回生的創作,那些透明而又多顏色的Mac機,除了樣子打破一般電腦的乏味外,其機能在那時來說也是首屈一指的。電影拍出來好像喬布斯對這批創作幾乎一點貢獻也沒有,功勞是找到一個好設計師,再加一些小意見。實際上整個介面在當時是絕頂出色。
再來當然是iPhone,至於早期的iPod實在並不出色,而現在蘋果最大的利潤來源肯定也不是iPod。本片將這一段歷史徹底刪除,結果喬布斯再也不是喬布斯了。祖舒華米高史頓,你是甚麼居心。
變講辦公室鬥爭
由於沒戲可演,艾斯頓古查(Ashton Kutcher)也像是個不知自己在搞甚麼,只知大叫大喊,只知把跟自己一起奮鬥的朋友的股份完全剝削掉的天才賤人。電影好像告訴我們喬布斯實在是個借別人的能力而上位的小人。喬布斯真的是這樣又如何?但他另一方面的成就也是顯而易見的,為甚麼這部電影被搞成是一部辦公室政治鬥爭的電影,而不是他個人的電影?甚至連家庭生活都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去便算了。影片對於跟他早年一起奮鬥的朋友與其的關係,以最膚淺的方法呈現。影片其中一段他的老拍檔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跟他說再見的一幕拍得真是平淡,一點也不感人,除了場面無趣之外,最重要是影片從來沒有交代過他們成功後的歡樂分享。換言之,我們看不到他們哥兒們之間的深入友誼,好像剛成功喬布斯已經是全無人性的傢伙,於是沃茲尼亞克告別的一場變成空洞而沒有劇力,一場幾乎是所有偉人傳奇片必有的手足情最典型劇情,這如何能夠感動觀眾。
《喬布斯》真是令我們這些教主的粉絲看得十分氣憤,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扭曲了這個人物的另一面,不只不是我們心目中的喬布斯,實際上我也相信他能夠成為教主自有其與眾不同之處,而不像影片內那個無能的機會主義者。
還我一個真的教主來!
撰文:仰止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