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聯儲局怕甚麼 - 盧峯

國際Z世代:
聯儲局怕甚麼 - 盧峯

聯儲局出乎意料之外不退市,最高興的除了買入大量股票及外幣的投資者外,大概要數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明。這位量寬超級鴿派本周初聯儲局開會議息前就公開呼籲伯南克(圖)行行好,不要輕言退市,以免把微弱的復蘇之火撲熄。現在聯儲局諸公居然罕有的變成跟他一樣的鴿派,繼續大開水喉救經濟,克魯明怎會不喜出望外呢?
根據伯南克在會後記者會的解釋,聯儲局今次按兵不動主要因為短期內美國內部政治經濟有不明朗因素,特別是民主共和兩黨惡鬥勢將影響預算案及債務上限的談判過程。一旦預算案削減開支幅度過大又或是再來一次關閉政府「遊戲」,復蘇根基便可能動搖,令經濟再次陷入衰退。
聯儲局暫時不退市當然不表示它長期或永遠不退市,那究竟今次決定對全球經濟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
伯南克是個謹慎的人,不尚空言也不大愛開空頭支票。他這次突然決定推後關水喉反映他是真心相信美國經濟仍未踏上自行復蘇的良性循環,仍未擺脫日本式通縮的危機。事實上美國經濟增長雖然比日本,歐盟要好,但增長率仍在趨勢增長以下,而且這樣的復蘇是在聯儲局打了四、五年「大補針」下才出現的。假若聯儲局減低用藥,誰也沒把握經濟會否掉頭回落,誰也不知道美國經濟是否仍需要「呼吸機協助呼吸」!
低通脹或通縮的風險同樣令人憂慮。在聯儲局持續每月花850億買長債下,美國通脹率仍基本上維持在1%左右,跟聯儲局的2%目標有相當距離,跌入日本式長期通縮的風險仍然不能低估。伯南克是研究通縮及 liquidity trap 問題專家,他自然更小心行事,避免聯儲局跌入日本央行九十年代那種進退失據的困局。
一方面是經濟未能自己站穩陣腳,一方面是通縮陰影仍在;再加上兩黨惡鬥的短期政治風險,聯儲局暫不退市反映的是「戴鋼盔行騎樓底」的審慎。這無論如何不是好消息,未來幾個月金融市場只怕震盪難免。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