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英熊好漢

BIG SPENDER:英熊好漢

畫廊老闆李肇華平生有兩大嗜好,既迷戀寒光凜凜的刀劍, 又是個泰迪熊大收藏家;左手握着血腥與戰爭的圖騰,右手擁着融化人心、化干戈為玉帛的象徵,廿多年來享受「人格分裂」。劍客是男人的浪漫,泰迪熊呢?「當年我本着一盤生意去經營,後來研製限量紀念熊,慢慢變成喜好,迄今收藏數百隻名牌和古董熊,儼如上了癮。」他聳聳肩說,附加一個bear-like表情。這位過氣港版「泰迪熊之父」還娓娓道來,過去曾與德國玩具熊巨擘Steiff等合作設計至少50款港版紀念熊,令香港在國際收藏史上留名。
記者:鄭天儀
攝影:梁志永

由想販賣童夢掘一桶金,反被感染當上收藏家,李肇華當一門高深學術般研究泰迪熊,談的不在於熊本身的價值,而在於其背後賦予的附加意義。泰迪熊對歐美家庭而言,承載着個人特殊情感和文化意義,一隻小熊可能是陪伴一個家庭祖孫三代的「血統熊」。他不會放過任何有關熊玩具的書籍、歷史和逸事,而且醉心觀察小熊的服裝、造型、神態,與設計者靈犀相通。他飛往世界各地的古董店、跳蚤市場尋寶,覬覦品相、包裝完美狀況(mint condition)的藏品,偶爾也會購入泰迪熊藝術家的DIY手作,Meadow和Fabian's的手作熊他也有收藏。如今在我面前晒冷也只是他在港的部份藏品,位於多倫多的大宅才是真正的「金屋藏熊」,地下室有個恰似小型熊仔博物館的倉庫。但鑑於原裝古董熊在市面已買少見少,他收藏的數百隻熊大部份是「復刻版」,約30隻為原裝,每隻得來不易。
李肇華說,古董泰迪熊與現代版經過不斷「進化」,昔日熊肚之所以硬繃繃,因裝的是馬毛和木糠等,部份物料有防蟲功能,現在用的是棉花和軟物料,樣貌也大整容。「不知你有否留意,古董熊仔的嘴都是倒轉V形的,後來才改為V形,因為心理學研究過,越楚楚可憐的熊才更令你想擁抱它們。」

李肇華收藏泰迪熊,最初只為圖利,投身收藏行列,廿多年來樂此不疲地當「熊癡」。

【和諧小熊】 紀念香港回歸出版的和諧小熊,正是李肇華第二度跟Steiff共同研產的港版作品。毛髮顏色、腳底的洋紫荊標誌連同名字,都出自他手筆,限量生產1,997件。李肇華上周把1號「和諧小熊」捐作慈善拍賣,以近4萬元落槌。

【Happy Teddy Bear】 1926年Steiff生產的Happy Teddy Bear是世界第三貴泰迪熊,於89年在蘇富比拍出約66萬港元,02年再易手已升值至約122萬港元。李肇華擁有這個90年限量5,000隻復刻版現市值也在數萬元以上。

【香港浪漫小熊】 1996年Steiff首度與亞洲地區合作出品的「香港浪漫小熊」,特意以車厘子紅色代表香港繁榮,毛質是來自安哥拉長角羊毛,限量發售2,000隻。

【Hug Me 熊】 Chiltern於1940年代出產的原裝Hug Me熊,縱然已失去衣服,購入價仍要過萬元。

【解放軍熊 Cheeky Bear】 Merrythought於1997年推出的「解放軍熊」Cheeky Bear,也是由李肇華設計。

【Alfonzo 熊】 1908年生產的Alfonzo熊在1989年的倫敦佳士得拍出12,100英鎊。它早在出產時被俄羅斯大公爵買下送給他的女兒芝尼雅公主,她於1914年革命而無法回祖國,在白金漢宮老死前也是由這熊陪伴。1990年Steiff推出這個復刻版,現在也水漲船高,一熊難求。

【限量版 Blackey】 為慶祝Steiff已故創辦人Margarete Steiff 150歲冥壽而推出的限量版Blackey,1997年推出時也哄動熊收藏界。

【Elliot Teddy Bear】 1908年Steiff推出藍色Elliot Teddy Bear時,不被外界接受,後來因它的珍罕度已榮登十大身價泰迪熊之第7位,1993年在佳士得拍出約60萬港元。這是1994年的復刻版,早已搶購一空。

【全球最貴LV熊】 目前全球身價最高的泰迪熊Steiff x Louis Vuitton,00年由韓國人Jessie Kim以約150萬港元投得,放於濟州島的小熊博物館。

小熊仔食大茶飯

雙主修經濟和商業行政的李肇華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Guelph畢業後,曾回港協助父親打理過兩年生意,面對97年前信心危機舉家移民加國。滿腦商業點子的他觀察到當地情侶流行互送鮮花和毛公仔,商機龐大,於是在多倫多開了一家毛公仔專門店。對手開店Animal House,他索性叫自己Animal World鬥響鬥大,果真其門如市。「約60港元一隻毛公仔,薄利多銷,那時我們櫃枱密密收錢跟大家樂快餐沒兩樣。」600呎的小店猶如動物園,他初嘗當森林大王的甜頭。
多次回港探親,他見香港專售毛公仔的店舖絕無僅有,回流創業的念頭再被激活。「香港人崇洋,外國送毛公仔的時髦風誓吹香港。」太太留守加國大本營,他孤身帶着20呎大貨櫃的毛公仔回港打天下,在銅鑼灣嘉蘭中心開了店,「one man band」一星期做足七天,說是為了親自了解客戶口味,時為1993年。
李肇華欲在香港搞起「熊市」,殊不知卻踏入他人生的熊市。
「香港女孩愛鑽石不愛熊仔,加上香港潮濕多塵地方少,不宜收藏毛公仔,我的店自然拍烏蠅。」文化水土不服,他對着滿室珍禽異獸欲哭無淚,只能想法子轉型。既然港人愛名牌、愛投機,他於是轉而引入泰迪熊老名牌德國Steiff、Hermann、英國皇室御用Merrythought等限量生產的收藏熊,當時泰迪熊收藏在香港鮮為人知,他甚至肩負教育工作,成立香港首個泰迪熊會Hong Kong First Teddy Bear Club。高𥧌期活躍成員有約150名,他深知多一個成員等於多一個潛在客戶。被他引導成癡的熊友,最愛圍着聽他講熊的故事,當中更不乏魁梧漢子。聽到他把熊的歷史猶如偉人生平般背誦如流,我也不禁心悅誠服。
1995至2000年,全球熱炒Ty Warner生產的豆袋熊仔(Beanie Baby),李肇華又回加國投入熱潮。「當年獲廠商配給一箱豆袋熊就像得到一箱金,開門不到五分鐘即搶購一空,5加元一隻最厲害可炒到5,000加元。」泰迪熊的童話不僅出現在孩子世界,甚至拍賣場。熱潮漸退後,早年他已撤離玩具生意,轉行經營畫廊,偶爾還是忍不住收藏限量珍品熊。現代的泰迪熊總是頭圓圓、軟綿綿,造型可愛,但收藏家對這些kawaii藏品不屑一顧,「越硬、越醜、手長腳長越不可愛的熊啤啤才是收藏家眼中的極品,軟綿綿的公仔只是乸型恩物。」

研產港版收藏熊

收藏一段時間,李肇華想到香港何以沒有自己的紀念熊?於是他主動跟Merrythought合作推出250隻限量版的泰迪熊會紀念熊,1996年又跟Steiff合作首度推出限量2,000隻的「香港浪漫小熊」;1997年再跟Steiff合作推出香港回歸紀念熊,「毛髮顏色、腳底上的洋紫荊花瓣標誌,連『和諧小熊』這個名字都是我設計的。」李肇華自豪地說。
回顧由商家變成收藏家的歷程,李肇華一笑置之。「最初我是打着賺錢的態度去賣熊,但做生意,我不懂獅子開大口,只有像玩具熊仔般的小口,否則早就退休環遊世界去。」不知是否日久生情,他也吸收了泰迪熊與生俱來的憨厚特質。

泰迪熊源於老羅斯福

Teddy Bear源自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名字,這就是當年被政治漫畫家畫進作品宣揚的老羅斯福與熊。

豆袋熊仔上世紀九十年代風靡全球,甚至引起了長達幾年的豆袋熊炒賣熱潮。

泰迪熊無疑是女性恩物,百年來卻一直與男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李肇華憑經驗估計,全球泰迪熊收藏家六成以上是男性。
先說泰迪熊英文Teddy Bear,Teddy正是沿自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名字。據說老羅斯福1902年在密西西比州一次狩獵中無收穫,其助手捉住一隻小黑熊讓主子獵殺,老羅斯福以「無體育道德」為由一口拒絕,事件隨後被某政治漫畫家宣揚,從此Teddy's Bear被廣泛使用甚至被製成玩具出售。
而因「消費」泰迪熊概念而賺得最多的男人,應是美國玩具大亨H. Ty Warner,生產風靡全球的豆袋熊仔(Beanie Baby)為他取得福布斯億萬富豪榜的入場券。93年Ty Warner生產第一隻豆袋熊,其後九款不同的豆袋熊也問世,隨麥當勞套餐附送或百貨公司出售,其可愛小巧的造型得到孩子們寵愛,Ty Warner後來透過出位宣傳伎倆和推出限量紀念版,包括97年為戴安娜王妃離世推出的紀念熊,令玩具「升格」為收藏品大紅大紫,有指豆袋熊為集團帶來逾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財富。
1995至2000年可說是豆袋熊黃金五年,被西方傳媒形容為「豆袋熊泡沫」(Beanie Baby Bubble),5美元一隻的豆袋熊隨時可炒高至2,000美元,坊間甚至有豆袋熊月刊。最近,一套名為「Bankrupt by Beanies」的紀錄片便記載了當年美國一家發豆袋夢損手的故事。主角父親當年大量購入豆袋熊博升值,作為五個兒子的大學學費,殊不知步入千禧年熱潮退卻,曾熱炒的一款Baldy the Eagle甚至在eBay以數美元割價蝕讓,最後這家人至少蝕10萬美元,囤積的大量豆袋熊只淪為初生孫兒的玩具。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