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對保育生態環境呼聲日高,港大研究本港五條保護野生動植物法例,認為法例早於150年前制訂,只禁止捕獵和防止過度採摘有價植物種,如金錢龜及土沉香,但對海洋生物及淡水魚類缺乏保護,令牠們的生存空間受威脅。團體倡制訂「香港自然保育物種名冊」,涵蓋所有受威脅動植物種類。
記者:譚靜雯 林社炳
港大動物法專家韋凱雯副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探討香港五條保護野生動植物法例的成效,包括《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林區及郊區條例》、《漁業保護條例》、《郊野公園條例》和《海岸公園條例》,指相關法例最早於150年前制訂,內容過時,對受威脅動植物保護不足,認為急需修訂法例,並指若政府要發展郊野公園建屋,會危及更多物種,必須審慎考慮。
研究團隊成員兼保育專家Andy Cornish表示,現時法例目的是保護動植物免受非法狩獵及採集的威脅,但可用作珍貴藥材、有價有市的土沉香、金錢龜等名貴的動植物,實際上仍被人大量砍伐或捕獵偷運內地圖利,而不法分子被捕後,也多數只被控非法砍伐樹木或盜竊罪,顯示法例的阻嚇力不足。
淡水魚繁殖地受破壞
至於商業捕撈和沿海工程,更是威脅海洋生物的主因,而香港也有四種淡水魚已絕種,另有多達20種淡水魚面臨絕種威脅,他促港府盡快立法,保護海洋生物及淡水魚。
研究人員建議港府制訂「香港自然保育物種名冊」,並因應物種被非法採集撈捕情況不時更新,確保物種受相關法例保護,上述檢討法例成效的報告已交給政府及聯合國。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現時淡水魚面對最大的問題是繁殖地被破壞,適合淡水魚、包括獨有的鬥魚棲身地不斷減少,「深涌係最大淡水魚濕地,但有發展商想發展高爾夫球場,將整個淡水濕地破壞。」他指即使有法例保護淡水魚,也形同虛設,「好多人隨便攞個網就去捉魚,就算有(條例),到底有冇人執法?」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