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工聯會 中國遊客氾濫問題 請勿混淆視聽(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回應工聯會 
中國遊客氾濫問題 請勿混淆視聽
(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工聯會轄下的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秘書長林淑芬於上周五《明報》撰文,不點名批評筆者9月10日文章是「惡意攻擊」「顛倒是非,刻意挑起兩地同胞的矛盾,抹黑本港旅遊業」。筆者現逐點反駁回應。
文章重申旅遊業是「四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就業人數逾60萬,這該是連同零售業等的數字一併闡述,實有誇大之嫌;中國遊客氾濫成災但經濟效益僅佔GDP總額約4%,引發的社會問題及對其他客源造成負面影響文章卻隻字不提。
林氏更認為不良的旅遊業從業員僅是少數,要煞停內地旅客訪港是不公道的言論。筆者先不忌諱再次披露曾經從事旅遊業多年,涉足過的工作範疇不只票務、行程統籌等文職,還有導遊、旅遊車司機,對業內的了解絕非林氏所估計。「好望角」的擠塞幾乎天天發生,豈是少數劣質從業員和經營者就能導致?劣質接待手段影響交通,例如影響淺水灣的海灘道,「零團費」僅是在沙灘走走逛逛十分鐘,相對正規專業的觀光行程是參觀天后宮約40分鐘,更見零團費經營的荒謬。

文章另提到「推動香港建立品牌手信,打造『手信街』及『觀光夜市』」、「發展地下購物城」,這就顯得林氏對旅遊業的認知只是圍繞着購物,與零團費經營者同一思維;旅遊管理學是沒有「打造景點」這回事,而只有將城市內現存的社區規劃對旅遊業需要作出管理(例如加裝路標等等)和推廣;另指出「檢視酒店設施供求問題」更見林氏根本毫無旅遊管理專業知識。酒店房間數目先要衡量城市的旅客承接能力,計算出相應的房間數目需求後進行規劃,而非盲目興建。林氏指有發佈過「反對零團費、刀手、劏客等行為,鼓勵及推動從業員技能提升」,工聯會可有做過實質行動?還是「講咗就等於做咗」?筆者從沒參加過工聯會的課程,不便作評。但林氏敢擔保零團費的情況今天已不存在?
文章末段提到「國家開放讓同胞外遊乃大勢所趨,來港與否也是個人的選擇」;自由經濟主義下,相對地香港也有權選擇是否接待中國遊客。要是客源廣泛而充足,從業員那需擔心生計?筆者前文問到「刀手」對其他客源的工作能力和態度,林氏也迴避,只述說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內地旅客及自由行影響業界飯碗。工聯會到底是着眼於「刀手」還是整個行業的生計,顯而易見。林氏認為港人該「包容」和開放心懷胸襟去面中國旅客的劣行,得反問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問題嗎?
最後,筆者清楚重申,要求的是本港旅遊業要廣迎四方客;不論客源,業界都是以正統專業方式經營,絕不能以生計維護劣質經營手段。聯合國《可持續旅遊發展憲章》訂明「發展旅遊業應能改善當地人民生活」,既然中國遊客氾濫並無改善港人生活,甚至對港人造成嚴重困擾,壓低其自由行數目的要求是絕對合理的。
工聯會或其他機構欲再回應的話,筆者提議在市民大眾面前公開辯論,而不要耗費時間筆戰了。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