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爸爸:「……只是醫治過程非常痛苦,因為有20-30針要刺在頭與身體,留針1小時,每星期去2次,所以這位醫師很強調父母要忍耐與堅持。由於女兒語言發展正常,所以我也擔心女兒是否不是腦癱,但看來這個機會也不大了。暫時我未決定是否跟足A教授的指示不去針灸、不吃布緯,你有沒有意見?我希望今晚可以夢見布緯博士,告訴我布緯食療是奇妙的,可以改善腦癱孩子的病情。」
我常說,中醫與西醫是我們社會的支柱,但沒有一種醫學是完美的,需要互相彌補,《半畝田》介紹的食療幾乎每一項都經過讀者實戰,沒有一項停留在理論的階段,所以不同意行醫者因為主觀而增加患者與家人的痛苦與煩惱;譬如「芝士是外國人的食品,於我們中國南方人的體質不合」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說的人其實沒有底氣,像晴晴這個案例,晴晴爸爸說:「女兒用布緯後,肌肉力量加強了,手腳冰冷改善了,濕疹也在改善中」,在食物的基礎上,加上主流醫藥,只會為治療效果加分,「一切為病人,為病人一切,為一切病人」,我想不出為甚麼行醫者要反對。
晴晴爸爸:「A教授給女兒的病名是『小兒瘈瘲』,(根據《張氏醫通》,瘈者,筋脈拘急也,瘲者,筋脈馳縱也),他的費用也不算便宜……有用東北人參,白朮,甘草,西歸頭,黃柏,白芍,陳皮,麥冬,另外淮山粉一包。我自己很相信布緯是有益的,女兒的步姿與平衡力在進步中,所以不打算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