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訴可憐女同情

互訴可憐女同情

兩年前電影《雪花與秘扇》,由全智賢與李冰冰擔綱演出,講的就是女書的故事。
Gloria認為電影對女書的描繪實在太少,那年代的母親,流行為女兒找個年齡性情皆相近的女孩結拜,稱為「女同」,相信兩個孩子一起成長,互相扶持,分享秘密,就會變得好命,事實當然沒有這麼理想。學者到江永縣當街當巷問村婦:「甚麼是女書?」她們都答:「訴可憐的。」在那個思想囚禁的年代,女人有獨立思想就是錯,Gloria:「當年女人的婚姻都是被動的,又遭社會處處壓迫,女人自然有更多說不出的秘密、思想和怨念。」中國文化傳統只愛歌頌女人的三貞九烈、從一而終,卻無視女人守寡難熬、無子老來無依、紮腳不能下田只有餓死的份兒、改嫁多是非,這些都是幾千年來中國女人心中最大的憂慮,有流傳至今的一曲這樣寫:「丈夫當兵不歸屋,我兒落陰不回頭;時節不知時節過,一日不知一日完。」抗拒不了,劈炮也不能,那呻呻總可以吧?偏偏也不能,好,那我唱好了。當年的女人都愛手作女書日記簿,用布縫成精美的日記簿書面,當作婚嫁禮物遠送密友,其實就是給密友面對黑暗未來的一個心理準備,到死的時候還得一把火燒掉,一切殁入歷史,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禍害,令女書這文字更神秘了。
傳說女書源自宋代,由一女子在織布時發明的,又有傳說那是明朝一嫁入皇宮的民女胡玉秀在宮中創作,以避過太監們的監視,好向宮外姐妹訴說深宮寂寞,勸女孩們寧可投河,也別嫁入皇宮,她這樣寫:「出到朝中本是好,可比塵人入仙堂;山珍海味吃不了,絲羅綢緞做衣裳;左右也有宮娥女,鼓樂笙簫鬧熱遙;個個說我多富貴,誰知害我百年春;來到朝中七年滿,只與君王三夜眠;除此之外沒事做,身在皇宮心不安;如此人世幾時了,幾時氣死我終身。」。自1982年被發現後,女書被中國女書研究者列為繼甲骨文、聖書文、瑪雅文、楔形文之後的第五種古文字,其形狀像菱形的甲骨文,一點一撇一劃簡單利落得像雕刻,像刺繡。據知現今發現約二千多個女書文字,每個字可有多個讀音多重意思,如你、梨、離、利都是同一個寫法。

封建年代的男人病態地迷戀小腳,愛你走不遠,也恨你無用處。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