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鳥籠思想與樹林思想 - 陳慶椿

蘋果樹下:鳥籠思想與樹林思想 - 陳慶椿

舍弟特地從澳洲來電,告知他所養的鳥兒下了六隻蛋,興奮莫名,頗有奔走相告之意。他家後院那半個房間大的立方鳥籠,實在甚具規模。但他還不知道他老哥早就不愛這個玩意了。
鄉間的小朋友,尤其是調皮的,沒有不養過小鳥的。摸了鳥蛋,放在溪水裏看看,沉下去的是蛋,可吃;浮起來的裏面是快要出生的鳥,把它放回去。有時候抓到鳥兒,有鬆了手一下子讓它飛掉的,有放在籠子裏不吃不喝,沒牠奈何的。從沒有羽毛養起的,長大了在籠子裏開心跳躍,但也養不了多久。養到下蛋的,我從來沒有過。
農業社會的人,總得把鳥兒關起來。穿唐裝,抽煙斗,托着籠鳥的人,讓人覺得無比瀟灑。
他老哥做了城市人,念初中,讀到有人以為有大雁要來「思援弓繳而射之」就覺得不忍。他後來還讀了一本書,開了竅,影響終身,就不再願用籠子飼養鳥兒了。
一九五𤳙年代,我在奶路臣街精神書店撿到一本不大引起注意的書,名叫《回到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作者思路清晰,文字淺白而有條理。作者引述亨利.大衛.梭羅,關於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立論,闡釋個人主義尊重個人,不同於字面的自私;自由主義重視每個人的自由,有別於望文生義的放任。作者叫東方既白,相信是個筆名。據說是勞思光的化名,未能證實。
後來讀了殷海光的《思想方法五講》,行文筆調都很相似,又覺得可能是殷先生寫的。(任誰知道真相,告訴一聲,感激不盡。)這本《回到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書裏有一章專論「鳥籠思想與樹林思想」。裏面說,你把鳥兒關在籠子裏,算是給牠應有的空間,然後供給牠適當而充足的食糧,以為是最為鳥兒着想,生活在裏面的鳥兒應該是無比幸福了。殊不知鳥兒所應得的一切,卻在鳥籠之外。
「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那是並不開放的思想。那章書說,要接近鳥,只要多種點樹,樹木成林,鳥兒就來了,種類數目,並無限制,自然美景千變萬化,何必非要把一兩隻關起來,善意地照顧,其實是虐待牠們呢?
作者說,政治思想就有鳥籠思想與樹林思想之分。經濟理念也樹林經濟與鳥籠經濟之別。
我把眼前見到的套入鳥籠與樹林的概念,無不適用焉。
共產主義是鳥籠,民主制度是樹林。計劃經濟是鳥籠,市場經濟是樹林。三權分立是樹林,三權配合是鳥籠。
不是說黑社會也有愛國的嗎。鳥籠也有比較精緻的,李顯龍比之金正恩就是。民主制度也有給搞混了的,陳水扁就是。有些人經濟要用樹林思想,政治堅持鳥籠,小腳放大,弄得異味干雲,是大家都嗅得到的。
政治上有鳥籠思想與樹林思想。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屬於哪一種?
舍弟為鳥兒在籠子裏下蛋奔走呼號,他應該知道他的老哥在澳洲的院子裏,樹木成林,綠草如茵,「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鳥兒在樹上築巢,甚至在草坪上下蛋。又哪兒需要籠子呢。他應該記得,才一個星期以前,他擎着名貴照相機,在我的草地上追逐四隻新生小鳥一家六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