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電熱水瓶方便又快捷,消委會及機電署測試市面12款電熱水瓶,發現三款包括「虎牌」、「象印」及「伊瑪牌」的電熱水瓶,在初用時食水帶有「塑膠味」,推算異味可能來自塑膠喉管,或是熱水瓶受熱後塑料釋出並殘留在水瓶內。消委會指食水有「塑膠味」,影響人體健康的機會很低,但熱水瓶長時間釋出異味,就應考慮是否繼續使用。
七品牌實際容量低於標示
12個樣本的標示容量由2.9升至4.5升,售價由240至968元不等。測試發現,七款電熱水瓶的實際容量低於標示,當中「JHE」的容量比實際少0.6公升,即是少15%。若根據電熱水瓶標示的容量注水,「JHE」、「Cellini」、「Kenwood」及「伊瑪牌」在水滾時,水會從蓋頂的小孔或出水口溢出。
味道及氣味測試方面,消委會測試前會先注入蒸餾水並煮沸,然後按鈕將一半蒸餾水排出,餘下一半傾倒,再模擬熱水瓶分別使用一日、一星期及兩星期,發現三款型號在初用時都會釋出「塑膠味」,其後才逐步改善。城大生物及化學系林漢華教授估計,塑膠味來自熱水瓶的組件和物料,如製造喉管的硅橡膠過程不當,有機會釋出強烈氣味。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