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過深水埗福榮街的維記咖啡粉麵店,品嚐了一碗招牌豬膶麵。夥計捧來一大碗煮好的公仔麵,麵條上凌亂地散落着十數片薄切豬肝。雖然這碗豬膶麵的賣相,並不特別討好,但看着一片混濁的湯底,立即想起小時候媽媽經常烹煮的豬膶水,一陣似曾相識的感覺,讓我很有吃的衝動。
我呷一口熱騰騰的濃湯,馬上湧現出一陣溫暖窩心的感覺,舌尖上盡是兒時的熟悉味道:豬膶的甘香,混合着剛剛吃得出的薑味,既可以益肝祛寒,卻又不會因為過度辛辣而難以入口。或者是我想多了,但這碗麵,真的讓我想起小時候因體質瘦弱,媽媽專門為我用湯碗蓋上小碟當燉盅做的豬膶水。混濁的湯水,粗糙的賣相,沒有一點多餘的修飾,卻是真材實料愛心滿溢的補身湯品。其實小時候也未必特別喜愛飲用,但喝多了就成為習慣。這種豬膶的味道,就成了我和媽媽的溫馨回憶。
或者有人會挑剔,說維記的豬膶麵,湯不夠清,豬膶又有點過老,口感稍䊹。亦有說豬膶要用牛奶或芝麻醬醃過、要啤水、要厚切慢火浸熟等等。不過,我卻覺得其豬膶味道口感都很好,或者對於有特別回憶的人,就正是這種不修邊幅、真材實料、有家的感覺的豬膶湯麵,特別好吃。因為,大腦的回憶已經為這碗麵直接加分增值。
人就是這樣有趣,明明是用舌頭品嚐食物,即使強調色香味,最多只可以算上眼和鼻兩種感官。但實際上,我們大腦的記憶,也可以有很大的影響,為我們的味覺「加料」。
食物可以勾起回憶,回憶亦可以影響味道。心情欠佳時,只需要找回從前美好時刻吃過的食物─可以是兒時和好同學每天放學買來吃的咖喱辣魚蛋;可以是媽媽加餸時才買回家的蜜汁叉燒;又或者是第一次到歐洲旅行時吃過的英式早餐─只要我們能夠記住味道,便能透過食物,重拾似曾相識的甜蜜和快樂。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