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曲終人散,香港隊共奪得1金3銀3銅。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單車運動員是眾多運動員當中最刻苦的,他們長年累月都在外訓練、比賽,而且訓練強度大,絕對是一個非人項目;有賴運動員的堅持及沈教練的領導,單車隊一向都是港隊的獎牌大戶。
今屆全運男子公路賽後沈教練說單車隊出現退役潮,皆因運動員獎學金制度是「有成績、有資助,沒成績、減資助」。全職運動員,如果是世界冠軍,就可以拿每月二萬多的資助,但如果你不是年年都在世界賽上揚威,你的資助就會被削減。每一次運動員凱旋回歸,大家都會為其歡呼,但卻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辛酸,尤其是一班傷殘運動員。
香港傷殘運動員一直在國際比賽如殘奧會屢獲殊榮,但原來一名殘奧冠軍每月拿到的資助只是六千元不夠,所以大部份傷殘運動員都有工作,用以維持生計,但他們的訓練強度及比賽的競爭性,絕不遜於健全運動員,而且他們亦要克服身體障礙,如果不是有夢想,根本不會付出青春、時間和汗水。
運動員的付出是不能量化的,不是說你訓練十小時,我給你十小時錢,究竟給運動員多少才是足夠,各家自有說法。我認為運動員需要的是一份尊重,並不是我有獎就是有付出,沒有獎就一文不值,風光過後,有誰想過運動員的飯是如此味道呢!
余翠怡
倫敦殘奧金牌+電台體育主持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