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愛護動物協會推行了13年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CCCP),希望透過「先捕捉,後絕育,再釋放回原居地」的方法減少流浪貓數目,但有動物義工指愛協最近替不足3個月大的流浪貓絕育,而家貓的可絕育年齡最低為5個月,令人質疑愛協雙重標準,賤待流浪貓。有獸醫指小貓過早絕育,或有終身後遺症,甚至死亡。
記者:陳達浩 馮詩媚 王 天
愛護動物協會於2000年開始實行貓隻領域護理計劃,有義工向《蘋果》提供愛協替流浪貓絕育時的登記紙,其中多張顯示貓隻僅得3個月大。
「兩個月的貓齡太小」
義工Carol指最近有人把只有3個月大的流浪貓帶到愛協絕育,「以往獸醫若為家貓做絕育手術,貓隻至少應有5個月大,待其器官及各方面均成長才進行絕育。曾經有貓主送一隻差十多日才滿5個月的貓去做絕育手術,也沒有獸醫願意做,說會影響貓隻尿管,可能會有後遺症。」
Carol近日暫養的小貓「叮叮」僅得約3個月大,亦剛由愛協絕育。記者以市民身份向愛協查詢,表示欲為一隻雌性兩個多月大的家貓絕育,但愛協職員拒絕:「兩個多月的貓年齡太小,至少要5個月大才適合做。佢咁細,器官未成熟,但做絕育手術需用麻醉藥,牠會死的!」
指義工捉幼貓「充數」
愛協發言人解釋,家貓絕育手術的年齡限制為半歲以上,但對於年齡不足的流浪貓,由於無法保證待牠們半歲後能再次尋回,或可能尋回後已經懷孕,本着減少流浪貓數量的原則,獸醫在考慮貓隻的年齡和健康狀況後,會在安全的情況下為這些流浪貓做絕育手術。她更質疑:「為何義工知道貓隻年齡太小也捉回來?」
有義工指,因擔心下次獲分配絕育的配額將減少,加上幼貓較易捉,故常將兩、三個月大的貓交來「充數」。
保護遺棄動物協會(SAA)高級獸醫朱雋逸說,一般貓隻建議在6至9個月大才適合做絕育手術。兩、三個月大的貓隻,肝、腎未發育成熟,未能快速降解麻醉藥,而麻醉藥儲存在體內時間過長會導致貓隻心跳減速、血壓降低,嚴重會引致死亡。此外,貓隻的泌尿系統發育需要雌性荷爾蒙的刺激,若太早閹,或會導致泌尿系統後遺症。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