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正好眠,不少港人卻時常無覺好瞓,面對兩難局面,入睡困難又易醒,實在非常困擾,但又怕對安眠藥產生依賴,長期食藥會「傷身」,特別是肝腎功能較差的病人,有些人會因而求助中醫。
改善睡眠長度及質量
中醫治療上並不重視鎮靜安眠,因為失眠成因很多,透過找出生病臟腑,針對治療才能治本。例如最近一位睡眠短淺的病人前來就診,她同時受胃酸倒流之苦。她經過針對脾胃的治療後,睡眠得到明顯的改善。
非藥物療法當中,不少臨床文獻顯示,「耳穴治療」能加長失眠患者的睡眠長度及改善其質量,特別是中風後引致的失眠。耳穴治療結合了臟腑理論和現代醫學,耳朵有豐富的神經分佈,而中醫五臟六腑經絡或分支亦循經於耳,耳廓就像一個能接通全身各部的「遙控」,通過按壓刺激能疏通經絡,調整身體臟腑功能。
以失眠為例,實驗證明常用耳穴「神門」可增加腦部血液供應,「皮質下」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再根據中醫理論在耳上選取臟腑反射區,例如「脾」和「胃」穴,操作時以膠貼固定小而圓的王不留行籽於選穴上,經過醫師精確定位,病人就能每天自我進行按壓治療,安全有效,如果能配合中藥或針灸治療,療效將會更顯著。
當然,很多疾病如抑鬱症,都可以引起睡眠問題,如果想徹底解決,就要尋根究柢,辯證論治,不應胡亂服用安眠藥。長期失眠除影響生活社交外,也會增加患上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為了身體健康,安心睡眠,便應治病求因,病向淺中醫。
「專」言中醫
隔周四刊出
撰文: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梁鍵敬醫師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