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 紅線 大陸的 底線(作家、時評人 楊恒均) - 楊恒均

台灣的 紅線 大陸的 底線
(作家、時評人 楊恒均) - 楊恒均

路過台北國際機場,正好碰上一場大戲上演。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從馬來西亞小島返台,幾十部攝錄機,近千各地趕來的擁護者把機場出口周邊包圍了三層。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我取消了台北市區的飯局,混進台灣媒體隊伍中,臨時做起了「公民記者」,用微博向大陸觀眾報道現場情況。
如果是看電視或者文字直播,顯然比我的微博更清晰,但作為大陸人,親身置於這樣的場面之中,那種感覺與感受,則是完全不同。四天前,馬英九總統舉行記者會,指摘王金平「關說」司法案子,跨過了立法院長必須緊守的政治與法律「紅線」,破壞台灣民主。馬聲稱要開除王國民黨黨籍,其口氣之重、用詞之嚴,讓人聯想到兩人的恩怨與政治鬥爭。但馬抓住了王跨過民主與法治社會的「紅線」這一點,正如麥凱恩等美國的主戰派抓住了巴沙爾跨過國際社會嚴禁使用化武的「紅線」一樣。
王金平在機場記者招待會上,否認自己介入司法,堅持沒有「關說」,並引用憲法與法律條文來為自己辯護。看到他的支持者高喊「加油」,一些由台南趕來的鄉親甚至熱淚盈眶;看到這位70多歲的台灣政壇不倒翁走進支持者中,一一握手,甚至還碰上了我這位混在台灣民眾中的「外國人」的手;聽着熟悉的中文,感受着不那麼熟悉的政治,我思考着政治、權力與「紅線」。
有了「紅線」,即便巴沙爾這樣的執政者也不敢對民眾使用化學武器,在國際上胡作非為;有了「紅線」,政治人物不再可以隨心所欲,行政高官不能干涉司法,生殺予奪的權力被關進了制度的籠子裏;有了「紅線」,政治人物之間的角力也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的文明博弈。我感受到「紅線」的威力,也感染到「紅線」的魅力。這才是政治啊。

感嘆之餘,我也沒忘記和大陸讀者分享我身臨其境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我一邊拍照一邊發微博,比台灣上百個記者還忙。不過,我的讀者和我一樣,看到的國際社會與台灣政治,所思所想卻完全是關於中國的。難怪有人要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築牆,這種聯想對中國這樣的政權真是致命的。台灣的政治「紅線」,讓大陸網民想到的是最近層出不窮的「底線」。
繼中共宣傳部等多個部門為網民制訂了多條「底線」後,最高法院與最高檢察院(兩高)日前又推出了誹謗資訊,轉發500次可判刑這個最新法律與法規「底線」。一些官員乘中央要嚴打「言論自由」的機會,將自己的利益甚至喜好強加成大眾必須遵守的「底線」,接二連三,且越提越高。試圖以一條一條「底線」套住民眾,防止大眾對官員逾越「紅線」的監督與批評,方便他們繼續貪污腐敗與貪贓枉法。
中國的政治現實和國際社會與台灣的還相差太遠。從大陸審判薄熙來到台灣的馬王鬥,一個停留在宮廷爭鬥,一個是文明社會的鬥法;從台灣王金平跨越「紅線」可以看出,北京政府忙着給民眾設「底線」,為的正是自己可常常超越「紅線」而不被監督。
大陸民眾,尤其是網民,固然需要自覺守住法律、道德和良心的「底線」,但中國大陸的官員更應該尊重憲法、法律與國際社會公認的一條條「紅線」。官員監管民眾不要超越「底線」的同時,也應接受民眾監督,不能越過「紅線」。只要執政者時刻記住「紅線」並遠離「紅線」,大眾也自然會高高托起「底線」。

楊恒均
作家、時評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