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擴建機場第三跑道計劃引發激烈爭議,輿論質疑本港受內地空域流量管制及「空中高牆」限制,即使增建跑道亦「用唔盡」。民航處昨主動反擊,指政府已經與內地及澳門民航局,就空域流量管理達共識,早已預留容量配合第三跑道發展,並協議在2020年打破所有珠三角地區空域限制。
料2020年取消「空中高牆」
民航處助理處長岑兆華指,臨時機場管理局91年顧問報告雖顯示,雙跑道設計機場最高升降量為每小時82班,不過有關計算未涵蓋地形、空域結構及國際民航組織最新安全指引,只是理想假設。根據08年民航處委託顧問研究報告,本港機場最高容量只為每小時68班,航道亦受大帽山、太平山及大老山等地形限制,無法達到同為雙跑道的倫敦希斯路機場每小時80班的密度。
岑兆華說,目前本港機場跑道容量為每小時64班,近年透過採用最新飛行程序技術,以及安裝新自動化系統,已令跑道容量由99年每小時40架次增至現時水平,再配合新空管系統明年啟用,估計2015年可達到跑道最高實際容量。對於輿論關注內地實施航班流量管制,令香港航班升降量受限,他指數據顯示受流量管制影響的航班量比例極少,去年受影響飛內地航班,佔總離港航班僅1.5%,有2,639班機。
現時離港航班若要進入內地空域,需先爬升至1.57萬英尺高度,有關限制被形容為「空中高牆」。岑兆華稱,民航處04年起與內地及澳門民航局設立三方工作組,對空域運用已取得共識,預計2020年珠三角空域流量可達5,000架次,足可應付第三跑道發展,並計劃同年取消高牆及其他空域限制。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