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意見】
本港銀行過去十多年陸續加入小額存戶徵費行列,並一再收緊,至今無不動戶及低結餘收費的銀行買少見少。但政府卻未能仿效其他國家,發展小額收支賬戶的郵政銀行。多個界別人士都敦促金管局,推動銀行業撤銷小額存戶收費。
香港中文大學高級導師李兆波表示,銀行對小額存戶扣錢不合理,不認同這屬商業決定。小額存戶收費影響不少低收入、尤其月月清家庭,但香港並無政策性補貼的郵政銀行。金管局有較大社會責任推動取消收費,「應強硬做多啲嘢」。
「銀行變晒心 欺壓存戶」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指,銀行今時今日變晒心,欺壓小存戶,違背以往多年鼓勵市民開戶儲蓄的經營宗旨。如表表者的恒生,豬仔錢罌便曾盛行30年。銀行應一律取消對存戶的結餘限制。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銀行應平衡社會責任,現在適時檢討收費政策,上次檢討已逾十年。
銀行早於98年開徵不動戶收費外,渣打同年帶頭實施低結餘收費,至2001年銀行撤銷利率協議再度收緊,其他銀行陸續跟隨並越加嚴苛。對小額存戶收費的銀行現時比例佔多數,僅餘約7間仍有不設最低結餘要求的戶口,惟只可免費到櫃員機提存,櫃枱提款要付費。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