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留下的政治遺產

王金平留下的政治遺產

【台灣《蘋果日報》社論】
王金平兵敗如山倒顯示一個教訓:有心要當立法院長的人,一定要區域立委選舉出身,才不會受制於人。
王人脈廣,可以無黨籍身份競選下屆立委,選上後再選院長,不必看馬及國民黨的臉色,獨立行使國會權。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王傳留下來的政治遺產有哪些?我們必須清點明白,好的留下來,壞的從此拋棄。好的部份很多:首先,最重要的是王盡量做到中立公平,不完全以國民黨的意旨為意旨,也不很在乎總統和行政院的意見,並力抗他們的巨大壓力。這是國會議長的素養,也是民主價值的發揚。立法權獲得尊重並有效制衡行政權,王做得雖還不夠,但在他手上已經進步很多。很難想像黨性堅強的洪秀柱有此膽識。
其次,他有國會獨立意識,不做行政部門(包括總統)的立法局,從多次立院大亂國民黨逼他動用警察權遭到他拒絕來看,他確有尊重國會的意識,不像某些國民黨立委竟力主請屬於行政部門的警察進入維持秩序或逮捕抗爭的立委。
再者,他擅長政黨協商,幕後斡旋,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妥協方案,使國會不至全年空轉,不會強以多數黨的優勢霸凌他黨。這份耐心與誠心是民主機制的必要,更是我們窒礙難行的半內閣制、半總統制的畸形體制所必須。

尤為可貴的是,王敢於力抗馬當局包裹表決迅速通過服貿協議的強烈動機,宣佈逐條審查而開罪當局。這不但是爭取國會的尊嚴,更是為人民福祉把關,盡到國會應盡的《憲法》責任,馬當局想矇混過關,其心可議。陰謀論之一即認為馬除王為服貿協役打通關節,進而為爭議更大的和平協議鋪平道路。除王的結果和陰謀論不謀而合,可悲!
王是國民黨本土派的頭,對馬的終極統一雖不反對,也不積極,甚至在立院踩煞車,使急於任滿前更進一步加速兩岸關係的馬當局,受到遲滯而心生反感。洪秀柱接任後會像王那樣具有本土意識;還是配合馬當局踩油門?我們很快就知道。
王的負面部份像是老派台灣政治人物的愛搞派系關係、愛和稀泥、習慣幫人關說、選舉時做些不光彩的事、說些言不由衷的話等等,都應該隨着王金平的離職而在政壇永久消失。

激戰拍續集,但家輝話唔敢再變筋肉人?
到底練定唔練?即睇足本《亂噏24》,專訪張家輝、林超賢!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