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化武難 調查員或無命

解除化武難 調查員或無命

解除敍利亞化武似乎是避過美國攻敍的折衷方案,不過軍事專家對建議可行性幾乎一面倒不看好,皆因解除化武從來都經年累月,即使在和平國度,實行起來亦滿途荊棘,何況是烽煙未息的敍利亞。

難找貯存點

美國化武專家史密森形容方案「吸引力是假象」,要做到真正解除化武,先要點算數量、羅列貯存點及叫停生產,但戰亂令每個步驟都難以實行。
首先巴沙爾未必肯合作如實交代化武詳情,就連應交代甚麼資料相信亦要先斡旋一番,以如何投放化武為例,所用的導彈與火箭發射台等同時是傳統軍備,巴沙爾未必願詳盡透露軍備情況。其次,戰事令巴沙爾勢力範圍不斷改變,以往有關化武貯存點的情報可能再不管用,令調查難以入手。
調查隊伍的安全亦是一大隱憂。聯合國上月底派員赴大馬士革近郊調查「化武大屠殺」,甫出發就遭槍手伏擊,前英軍化武戰爭專家約翰遜提醒「死傷必不可免」,西方國家須大量派兵保障調查員安全。五角大樓研究過,起碼要派75,000士兵深入敍國國境。
最後是時間問題,以冷戰時生產31,100公噸化武的美國為例,1997年開始花數以十億美元資金解除化武,但事隔16年仍未竟全功,在伊拉克的相關工作更已持續20年。敍利亞的化武儲存量相信排全球第三,加上戰火連連,耗時肯定更長。
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

激戰拍續集,但家輝話唔敢再變筋肉人?
到底練定唔練?即睇足本《亂噏24》,專訪張家輝、林超賢!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