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泰(293)、香港航空等聯手反對發牌予捷星香港,作為公司董事長及主要股東之一的何超瓊昨首次現身「撐捷星」,更向國泰伸出橄欖枝,強調無意進行「惡意競爭」;並指香港機場飽和說法不實,但在對手反對下,坦言「發牌又要delay(延遲)多幾個月」。
記者:鄭柏齡
由何超瓊任董事總經理的信德(242),今年6月宣佈斥資逾5億元,入股廉價航空捷星香港,與澳洲航空、東航(670)各持三分之一股權。何超瓊在8月底被委任為捷星香港董事長,有市場聲音指,此舉主要為消除捷星由「外資」操控的疑慮。
何超瓊昨強調,入股捷星主要認為廉航市場「有得做」,「信德負責協調,開拓新航點有好多經驗,唔係take order做嘢。」她指信德在50多年前成立,本身是航運公司,至今累積了不少外遊、提供接駁等知識。
國泰日前「發功」反對政府發牌捷星,指其違反基本法,更損害香港競爭力。對此,何超瓊搬出澳門開放賭業作例,「我哋當時都受打擊,落咗好大功夫,一齊做大個餅,又唔會損失原本嘅生意」。她向對手伸出橄欖枝,「你有你做法,我有我做法,唔要惡性競爭,唔需要有我無你。」
捷星香港去年成立時,預計今年中可啟航;引入信德後,公司已改口稱「希望年底前首航」。在對手反對、政府「未完成檢討民航條例前不發牌」的影響下,何超瓊坦言「按照程序,發牌又要delay多幾個月」。不過,捷星行政總裁劉仲威指,機組人員、機師、地勤以至飛機工程師等,已完全準備好,發牌後短時間內可「衝上雲霄」。
反駁機場近飽和言論
國泰其中一個反對理由,指香港機場接近飽和,難再容納更多升降。何超瓊解釋,現時只有「最繁忙時段」交通緊張,「唔係24小時都係咁」。她補充,捷星飛機只會停留機場約30至50分鐘,遠低於傳統航空公司最少1.5小時,「飽和會唔會係唔夠效率呢?我哋可以證明廉航有生存空間」。
何超瓊指香港首間廉航甘泉航空失敗收場,主要是採用耗油量高的寬體機、飛長途線,及當時油價創新高所致。
民航處助理處長李天柱昨於另一場合上表示,捷星香港去年7月已提交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AOC)申請,惟運房局正檢討現行有關指定航空公司制度,該處會配合政策,在完成檢討前,不會審批任何新成立的航空公司申請。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