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分析員以物極必反的眼光看股票,認為一隻股票,壞消息盡出就會轉好。市值200億元的思捷環球(330)因為巨額撥備,公佈去年虧蝕44億元,除了5月盈警時提及的27億元撥備外,還額外多作出8.6億元減值撥備。有分析員認為,壞消息盡出,思捷或者能撥過雲霧見晴天。
但這說法見樹不見林,你永遠無辦法知道,最壞的時刻之後,會不會是更壞的時刻。我認為,思捷要轉勢,壞消息見盡不是理由。
大多數CEO趁危機一到,作出一次性撇賬和撥備,如金融海嘯之時,上市公司管理層心知賺多了錢,也無助股價表現,不如一口氣撥到盡,甚至過度撥備,博取日後回撥,隨時製造盈利驚喜。
新任CEO入主公司也有同樣心態,最好趁市場有心理準備時,使出這一招,一來將前任的生意失誤與自己完全分割,二來業績衰無可衰,在低基數下日後較易出現增長。不過,這種手法,唔擔保萬試萬靈。
瘋狂撇賬 博蝕頭賺尾
思捷這次30多億元的大撇賬,隱隱然顯露出如此的味道。新任行政總裁馬浩思(Jose Martinez)在去年8月接棒,今年5月已預先公佈重手撥備27億元。有近20億元是由於思捷在2009年以38.8億元高價向華創(291)買入思捷中國業務餘下的51%股權,這些商譽價值是無形資產,撥備是反映思捷當年買貴貨,如今資產不值錢,在會計概念上作出減值,對現金流無影響。
我較留意的,是思捷因為關店、店舖虧損性合約、存貨等而作出共約16億元的撥備。這十多億元的撥備,其實有十分大的彈性。舉例,公司今年將過氣的存貨價值撇到一文不值。若果思捷日後把賬面價值為零的存貨賣出,賣得的收入自然能當作特殊收入回撥,造到「蝕頭賺尾」的效果。
范德施(Ronald Van der Vis) 在金融海嘯後,接任思捷行政總裁,也用過這一招。他在2011年財年公佈四年「轉型計劃」,並關閉80間虧損店舖,以及剝離北美業務,共撥備逾24億元。一年之後,思捷回撥6.96億元沖喜,令2012年財年的盈利按年急升10倍。不過,這些門面功夫救不到本業,范德施提出的180億元四年轉型計劃推行未夠一年,他本人已經辭職。
馬浩思在昨天業績會上指,有信心今年度思捷會回復盈利,我並不驚訝,他可能心知,思捷今個財年借助一次回撥,就能製造盈利,但這不代表解決了難關,撇除巨額撇賬因素影響,思捷業績僅屬預期下限,營運收入差過預期,下半年財年虧損惡化,營運亮起紅燈。
轉型需時 考起新CEO
馬浩思說,思捷短期內擬狂削價,推出優惠清理存貨,以達到營運盈利,長遠來說,希望將品牌轉型,轉化有活力品牌,重奪定價能力。但削價未免拖累品牌,如何平衡兩者,是馬浩思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記得,前任ZARA高層馬浩思以4,000萬元年薪加盟思捷,思捷當日股價急升27%。市場期望的是以馬浩思的經驗,能夠帶領思捷,重回潮流,改革生產程序,與其他fast fashion品牌一拼高下。
但誠如馬浩思昨天在業績會所說,起碼要用一年時間,才能把思捷全線產品的lead time(從設計,到生產、物流、銷售的過程)縮短到三個月,怕且思捷敗部復活的時刻尚未來臨。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激戰拍續集,但家輝話唔敢再變筋肉人?
到底練定唔練?即睇足本《亂噏24》,專訪張家輝、林超賢!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