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果僅存愛德華風格建築

碩果僅存愛德華風格建築

【話你知】
1916年落成的盧吉道27號大宅大有來頭,由著名巴馬丹拿建築樓合夥人Herbert William Bird設計及興建,供其自住。大宅是本港碩果僅存的愛德華風格建築,早前更被古蹟辦專家小組建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正待古諮會通過,不過隨城規會批准新業主改變用途,大宅命運將被改寫。

【客 廳】

【香港會會所木梯】

【香港會會所木梯】

五度易手 間隔從未改動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大宅建成97年來五度易手,前業主包括太古集團施懷雅家族。1981年香港會會所重建期間,當時大宅業主Robert Lusher就買下會所木製樓梯,在大宅內重置。大宅舊住客姚吉甫指,室內五房兩廳間隔從未改動,但比較潮濕,需開動20部抽濕機保持乾爽。他又指屋內牆壁較厚,在睡房安裝WiFi路由器,但一出房間已收不到訊號。
盧吉道建於1913年至1914年間,以本港第14任港督盧吉(Sir Frederick Lugard)的名字命名,位於盧吉道的二級歷史建築有山頂纜車辦公室、三級歷史建築則有爐峰峽電力分站及34號Westcrag,28號屋近期亦獲建議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掌故專家鄭寶鴻說,盧吉道早年又名四馬路,因霧中的棧道泛起橙黃色街燈,份外優美,被譽為香港舊八景的「仙橋霧鎖」。他說香港八景有傳是由考古學家陳公哲,於1930年代挑選而得名。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