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九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圖)因為資不抵債及財源枯竭四出求助,甚至向聯儲局及財政部敲門,希望逃過倒閉命運。可惜,其他投資銀行及金融機構自顧不暇,聯儲局也因雷曼缺乏任何有價值的抵押品不肯伸出援手。最後雷曼求救無門,走上清盤之路,並成為引發金融海嘯的第一波巨浪,把美國及西方發達經濟體拖進泥沼,幾乎重演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噩夢。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特意為金融海嘯五周年作專題,分析全球金融體系有沒有改進,有沒有變得更安全;並探討再發生類似危機的機會有多大。根據「經濟學人」的分析,各國金融體系及機構至少在兩方面有了明顯進步,其一是資本充足比率提高了,令貸款與銀行資本的比例不致太懸殊;其二是加強規管衍生工具,減低了火燒連環船的機會。其中以美國金融機構的改善最多,日本、英國及歐洲銀行界則依然故我;其中歐洲銀行的情況較嚴峻,幾乎可說是靠吊鹽水度日。
舊世界元氣未復,新興經濟體卻出現隱憂,其中以中國的債務黑洞最巨大,最可怕。不但外界難以確定地方債、企業債務的總額有多大,北京政府心中也沒有底。還好北京手上籌碼不少,只要她願意孭起巨債,爆煲的機會仍不大。但假若中央政府高層三心兩意,猶豫不決,債務黑洞將難以收拾,中國便大有可能成為新版雷曼,引發另一場金融海嘯。
另一個計時炸彈是歐元區。歐債危機雖然稍為平靜,但歐豬經濟沒有多少改善,多國銀行仍然資金緊絀,要倚賴緊急援助度日。一旦再有甚麼風吹草動,又或火車頭德國不願再伸出援手,歐元區多國銀行體系很容易崩潰,禍延全歐以至全球。
雷曼倒閉已經五年了,可全球金融體系距離安全地帶仍很遠。
激戰拍續集,但家輝話唔敢再變筋肉人?
到底練定唔練?即睇足本《亂噏24》,專訪張家輝、林超賢!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