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毛蔣功過(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姚監復) - 姚監復

今日看毛蔣功過
(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姚監復) - 姚監復

大陸於無聲息中度過了9月9日,毛澤東去世37年矣。
毛、蔣均為大奸雄,都崇尚曾國藩,都讀過幾本馬克思主義的書,都懂得在中國掌握軍權,才能號令全國、一統天下。因此,毛、蔣自此就緊抓槍桿子不放,1940年代國共談判焦點是軍隊,談判破裂也是軍隊問題,兩方都一直在暗中調遣軍隊,不斷搶佔地盤,和談怎麽可能成功?21世紀台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依然是軍事實力和各自後台的軍事實力在起決定性作用。大陸從四人幫垮台,到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下台,決定性力量依然是掌握軍權實權的中央軍委副主席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正如蔣介石的軍校校長總司令頭銜始終不丟;這就是中國特色,蔣與毛都領會了這一特點,奸雄的權謀才能得逞,他們才能掌握政權。
毛、蔣都擅於內鬥,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分化瓦解,最後自己登上最高領袖位置。蔣介石對廣西、四川、山西地方軍閥馮玉祥、吳佩孚、張學良等,對政學系、CC系、西山會議派、親美派等各路派系拉拉打打,終於當上了國民黨最高統帥。毛澤東同樣在整風中打壓了蘇聯指揮的國際派、周恩來的經驗主義派和張國燾的第二中央分裂派,最後取得全國解放戰爭勝利,他也當上共產黨的主席。由於驕傲自大,又搞了爛漫主義、烏托邦式的大躍進,打着走上共產主義天堂的旗幟把幾千萬農民帶進了地獄!這樣的失敗引起眾將不服,彭德懷元帥帶頭批毛,遭到毛的反擊,發動文革徹底打倒當年反對他的黨內政敵。第一次浩劫大躍進是因,第二次浩劫文革是果,不斷革命、不斷折騰、不斷內鬥,正如毛說:「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六億人口,不鬥行麼?」

台灣打破黨禁後走向民主。

劉曉波事件顯示中共不符世界政治潮流。

毛、蔣都是短時期的勝者,最終都是歷史上的大失敗者。蔣介石在1930年代暫時統一了中國,創立了經濟上的黃金時代,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相當高,私營經濟發展,文學藝術也在嚴酷環境下得到發展,曹禺、巴金等名家的創作高𥧌實際上是在30年代蔣治下。毛澤東在1949至1976年同樣是勝利者,統一了中國大陸,在基層建立完善了中國的政權統治機構,經濟上軍事上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新高𥧌。但蔣、毛又都是大失敗者。蔣被趕到台灣小島上,空喊反攻大陸,最後含恨逝世,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歸葬大陸,蔣最終死不瞑目,確實是大失敗者。而毛澤東認定自己一生作了兩件大事,一是解放大陸,把蔣介石趕到台灣;二是文化大革命。雖然軍事上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但經濟上台灣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早就遠超大陸,政治上台灣民主化也遠遠超過大陸,共產黨在政治上經濟上實際上是輸了。毛澤東的第一件大事輸了,輸給國民黨了。至於文化大革命,當年就受到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譴責,最後共產黨改革開放時期自己也認定文革是浩劫、是十年動亂,傷害了近兩千萬人,株連了近一億人,這是歷史的慘劇,絕不是毛澤東的勝利!
毛、蔣還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在政治制度上。1940年代毛曾高呼:廢除蔣介石堅持的「一個黨一個領袖一個主意的法西斯獨裁政治!」毛當時提倡新民族主義──既不是蔣介石的一黨專制,也不是蘇聯的無產階級專政,而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政治協商制度!但1954以後,毛改變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結果建立了一黨專制,重複了蔣介石的失敗的政治路線。直到1987年,蔣介石的繼承人蔣經國開放黨禁報禁,解除戒嚴,才逐漸擺脫了統治中國幾十年的一黨專政法西斯獨裁政治制度,自此台灣逐步走向民主。台灣經驗也證明,說中國老百姓素質低不適合搞民主是不成立的。其實上世紀40年代當政的國民黨就說過中國人民素質低不能搞全國民主選舉,稱:「……共產黨拿『普選』和『不記名投票』來欺騙人民。誰不知道,中國人民有百分之八十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共產黨如是反擊:如果不識字,則以投豆子代替寫選票,被選舉人背後放個碗,選民投豆子也可判斷誰受擁護,1946年的中共機關報《新華日報》刊登社論〈論選舉權〉:「選舉權是一個民主國家的人民所必須享有的最低限度的、起碼的政治權利。」時隔一甲子,21世紀的大陸卻是共產黨在重複40年代國民黨所說「中國人素質低不能搞民主」。
我認為當今中國在政治體制、民主憲政方面需要的,就是毛澤東40年代說的那些主要內容,廢除一黨專政,廢除一個黨一個領袖一個主義的法西斯獨裁制度!其他無非是行政機構改革。而改變政治制度的前提是輿論自由,不能像現在這樣打壓網絡輿論和思想自由,這方面毛和蔣留下的政治「負資產」應逐步摒棄!蔣介石當年限制言論、出版自由方面雖然嚴酷,但未嚴酷到控制思想。但中共執政下的大陸進行思想改造、洗腦,讓人們互相揭發、批判、士可殺又可辱,自辱互相辱。毛臨終前對中國共產黨的未來悲觀,他哀嘆道:「將來會不會在血雨腥風中交權,天曉得。」毛垂死前讓人誦讀《枯樹賦》:「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淚如泉湧。毛、蔣兩個老人現在都已成生命長河中的枯樹。病樹前頭萬木春,不廢江河萬古流,希望在未來!

姚監復
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