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緣想:Android夥Kit Kat玩得起 - 徐緣

十萬緣想:
Android夥Kit Kat玩得起 - 徐緣

在9月初Google宣佈,將其新一代Android 4.4系統的代號,以朱古力品牌「Kit Kat」命名。以往Android的系統名稱都取自食物,先前盛傳新一代以「K」為字首的系統名為「Key Lime Pie」,但想不到在最後一刻改以經典品牌Kit Kat為名。Android全球合作主管John Lagerling說這次合作是希望作一次「有趣且出人意料」的嘗試。

品牌聯營 搞抽獎送電腦

配合這次特別命名,Kit Kat亦會推出印有Android機械人公仔的限定版包裝,內附抽獎機會,送出超過1,000部Nexus 7平板電腦、Google Play點數等禮品。這類營銷手法,在行內稱為「Co-branding(品牌聯營)」。Co-branding並不是甚麼嶄新意念,過往時常有品牌作同類嘗試,有些合作更風馬牛不及,令人意想不到。
1948年,工業機器生產商Corlett-Turner創作了一個平面廣告,推廣它們的新款磨床「G3」,在介紹新型號特點的文案之下,竟有一小段文字,記述要提高打磨工作的效率,需要減輕工人的壓力,而箭牌香口膠正是減壓不二之選,文字旁再附上箭牌產品圖片。磨床與香口膠也可以作Co-branding,這就是創意。
Co-branding有幾個重要原因。首先,藉着彼此合作,雙方可以各自將品牌呈現給對方的忠實顧客,從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結合亦能製造新鮮感,有望引發傳媒報道及大眾關注。聯名的另一好處,是能將對方品牌以往所建立的優質形象,延伸到聯名商品當中。如Nike及Philips合作開發運動用的MP3機,甫推出便能同時擁有適用於運動(Nike)與精密高科技(Philips)的形象。若由其中一家獨自製造,則產生不了這個「Halo of Affection」的效果。
某些Co-branding安排還能有助成本控制。美國餐飲集團Yum!擁有肯德基、必勝客、Taco Bell等餐飲連鎖品牌,在個別地方它們會將這些品牌餐廳同置於一棟大廈之內,並共用收銀處、員工及餐牌,大大降低營運成本。
不過,Co-branding做法存在風險,若其中一方品牌出現形象醜聞,合作品牌的形象亦會備受牽連。Android新的作業系統若出現問題,對Kit Kat的形象也會有損害。

產品關聯度低 風險有限

Co-branding的形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名為Ingredient Co-branding,即兩方品牌各自提供原料,再結合成聯名產品,如Dell電腦與Intel處理器的合作、美國Kellogg's(家樂氏)的Pop-tarts軟批使用Smucker's Fruit的果材等。對於這種雙方品牌類別相近的合作,我認同會有明顯的Co-branding風險。若然一方有甚麼品質問題,會容易引起人們對聯名商品質量的猜疑,進而令相近品類的另一方聲譽受損。
但今次Android與KitKat是屬於雙方品牌品類無甚關係的Joint Venture Co-branding,合作純粹因為Google需要K字頭的食品名,即使Android新系統真的出了亂子,我不認為消費者會因此聯想到Kit Kat朱古力也有質量問題。
Bula認為有風險,但仍欣然與Google合作,他說:「When you try to lead a new way of communicating and profiling a brand you always have a higher risk than doing something much more traditional......You can go round the swimming pool 10 times wondering if the water is cold or hot or you say “Let's jump”.」意思即是「為品牌創出新猷,必定比傳統做法承受更高風險……你可以圍着泳池走十圈,猜測水是熱是冷,但你也可以叫道:『來吧,跳下去。』」這便是marketing高手應有的氣魄!

徐 緣
跨國公司市務總監、營銷專欄作家
http://www.facebook.com/tsuiyuenmarketing
本欄隔周一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