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成員跟我想法一樣的原來不多,還是比較傾向求穩陣不敢試新,結果讓五次申奧的土耳其伊斯坦堡再失敗而回,東京則繼1964年後再次成為奧運主辦城市。
從物質條件來看,東京的確比較優越。場館、基建已很完備,日本政治、社會又穩定,不會因動盪或政治騷亂干擾奧運。然而,福島核電廠洩漏輻射事故未解決,東京又已曾主辦奧運;讓伊斯坦堡在七年後辦奧運既有新鮮感又能對伊斯蘭世界示好,並可協助土耳其「升呢」,奧委會諸公可說錯失機會。
申奧大局已定,最大的贏家其實不是東京市或日本體育界,而是首相安倍晉三。這位特意飛到阿根廷親身拉票的政治領袖成功為東京拉票及穩住大局,沒有讓東京空手而回,他的民望肯定大幅攀升,他有為的形象將會更牢固,他的政治資本將會大幅增加。未來一段時間自民黨不可能有挑戰者敢覬覦首相寶座,令他大有可能續任一段長時間,甚至可以打破小泉純一郎在任五年的紀錄。
從好的方向想,安倍得到這注政治資本有助他落實經濟改革。事實上Abenomics現階段仍處於出口術及放水階段。較痛苦及困難的結構改革如開放市場,引入競爭,簽訂自由貿易區協議之類仍在畫餅階段,增加消費稅以控制財赤同樣舉棋未定。安倍挾成功申辦奧運之助,便有條件及能力說服猶豫的農民、市民,減低他們對改革的抗拒,真正讓日本經濟轉變。
怕的是安倍被勝利及好運沖昏頭腦,在外交及國際事務上採取更鷹派立場,包括在釣魚台等島嶼主權問題上企硬,包括在歷史問題上拒絕認錯,包括加快修改和平憲法及擴軍。假若安倍走上這樣的道路,日本與近鄰間的關係不可能改善,東北亞局勢則會越來越僵。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