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和馬灣兩條漁村,歷史風光命運
卻不同。大澳有原居民回流復修祖屋,
重拾兒時回憶;馬灣舊村人去樓空,有人希望你給他兩毫子,聽他翻舊賬、講故事。
記者:邵超
攝影:劉永發、蔡家輝
馬灣:舊物盛載回憶
馬灣舊村遷村,堪稱近代香港房屋史上最大騙案之一,騙徒是政府和地產商。1997年,青馬大橋伸進馬灣,一系列大規模地產發展項目,企圖把馬灣打造成第二個愉景灣,戴上無煙城光環,馬灣卻落得個變成珀麗灣的下場。官商勾結佔地迫遷,功成身退,馬灣人已在田寮新村及馬灣大街新村安居樂業,只有少量漁民居於水上棚屋,勉強保留到點點漁村風情。發展時說好的文娛設施包括挪亞方舟、馬灣公園與芳園書室的展覽館,與這漁村的二百多年歷史完全割裂,隨着馬灣公園二期即將動工,馬灣的根終將灰飛煙滅,只有汲水門依舊急湍如昔,訴說村民跟清政府交涉的九龍關軼事。
馬灣需要一個承傳回憶的載體,活化為旅遊及教育中心暨馬灣水陸居民博物館的芳園書室,雖有助展示社區二百多年歷史,但用作展覽的馬灣東灣仔北遺址出土的古文物,卻寥寥可數。馬灣藏館的老闆娘Yuri說:「街坊交給我們的碗碗碟碟,一定比它多。」她是懷舊迷,跟丈夫James遷居馬灣多年,年多前開設這民間博物館,展品只是藏品冰山一角。開藏館,看盡眾生相,甫開業便有村民拿賀禮來拜訪,也遇過看到兩毫子入場費便拋下一句:「黐線!」繼而斬斷一切溝通的「上等人」。
預約訪問倉促,電話筒傳來James的聲音:「參觀須一天前預約,請準備兩毫子。」兩毫子入場費有特殊意義,是用來打開話匣子的。採訪當日,我放下兩毫子入館,當厚重的門關上,世界就寧靜得只剩下經典金曲的聲音,James給我一支手電筒照明:「舊物不能久經熱力照射。」我拿着電筒,開始聽故事。
兩夫婦收藏了許多馬灣舊村老街坊的舊物,如果收集舊物是旅行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他倆打算再花多十年、廿年讀懂馬灣。收藏舊物也講緣份,例如,他倆試過先在海邊找到底座,再在隔鄰五金舖找到圓形的碾磨器,才能湊成完整一副的石磨;又例如,James一直無法令一個舊音樂摩天輪轉動,誰知高人就在村裏,村民教他買條膠帶,重新索好齒輪,摩天輪就重新啟動了。當島上的小學老師帶領學生來參觀時,Yuri會摸着一個木櫳說:「這是一位八十多歲婆婆的嫁妝木櫳,她家很清貧,這只是普通木櫳,但她爸爸卻找來最好的師傅雕刻,舊物價值不在乎它是否矜貴樟木櫳。」只要心連心,沒有血緣也可成為親人,對於不請自來的舊物,兩夫婦也欣然接受,Yuri說:「只怕聽不到背後的故事。」
兩夫婦聽故事多了,有空便權充馬灣人,帶客人逛馬灣舊村。那天我穿梭於被鐵絲網圍着的村屋,想當日馬灣舊村每戶七百呎村屋換七百呎簇新村屋,多麼神氣,但一式一樣的階磚怎比得上各有個性的村屋?舊大街曾經食肆林立,海邊遊人划船者眾,俱往矣!拐至馬灣後街,見一老屋,大門左右有對聯云:「新鴻基過橋揪板,葵青地政處無能」,牆上還有工整字體羅列官商勾結罪狀:「新鴻基地產商在馬灣發展計劃上,遺漏我們大街村廿八戶寮屋居民,沒有安置我們入住馬灣公屋,原本計劃上興建120個單位安置全馬灣寮屋居民,但發展商只建得62間。算夠數?」人氣日劇《半澤直樹》主角半澤父親生前教誨兒子,要重視人倫關係,地產商機關算盡,失卻人心你又奈得他何?1997年馬灣發展前,曾找來專家考古磡察,挖出史前古物,獲國內專家評為當年「中國十大重要考古新發現」之一,結果呢?遺址之上如期興建珀麗灣屋苑!
馬灣藏館(2332 1800)
地址:馬灣馬灣大街村北301號村屋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