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闖觀音山 - 柳俊江

夜闖觀音山 - 柳俊江

夜幕低垂,在寂靜森林之間,你會想起甚麼?嘉道理農場動物保育主管加里博士手上掐着一團黑色小東西,細看之下叫人心頭一顫。「東亞家蝠是香港最常見蝙蝠,身長只有四厘米,是世界上第二小型蝙蝠。一般人對蝙蝠有很多誤解,大家能告訴我嗎?

蝙蝠吸血?蝙蝠是盲?蝙蝠是人類的敵人?加里手中的小東西動彈不得,有點慌張了,逼得張口亂咬,可是細細的牙齒只能替加里的指頭搔癢。

「蝙蝠對人類基本沒有攻擊性,世上只有三種特殊的品種會吸家畜的血,大部份都是吃昆蟲和植物的,這小東西一晚能吃上三千隻小蟲,沒有牠們的話,我們的農夫就要被蚊子吸乾了。」印象中小學時課本說蝙蝠是盲的,靠回聲雷達捕食,原來二十年來都被誤導了,東亞家蝠的視力良好,眼睛一直在轉,有點像小狗。「蝙蝠真是一種神奇的哺乳類動物,是極少數的異溫動物,身體氣溫可以隨環境升降,冬天體溫可以低至十度,所以牠們適應力極強;另外牠們的心跳變化也驚人,睡覺時每分鐘跳二十下,飛行時心跳達至千下!」說完加里把牠放回屋外的小洞,嘉道理農場很多建築物都在外牆設置這些小洞,吸引蝙蝠棲息,方便進行研究,每個洞都有一家幾口居住,入住率近百分百。

東亞家蝠是香港最常見的蝙蝠,身長只有四厘米。

然後我們一行十多人分成四輛車,摸黑夜闖嘉道理後山。很多人以為嘉道理農場就是一個小園區,養了一些龜、蛇、鳥和植物,較少留意的是嘉道理後面148公頃範圍都屬於農場和植物園,橫跨大埔元朗,日間設有穿梭巴士,遊人可以坐巴士登山遠眺元朗平原。一路登山,我們的車都要慢速行駛,避免傷及夜晚出沒的黃麂、赤麂、野豬等動物。引路的高級教育主任陳顯鈞先向我們講解一些規矩:「嘉道理後山是一大片森林,人類日間在這裏從事種植和保育,但森林中的動物才是真正的主人,尤其夜間是很多動物的覓食時間,我們來觀察是用客人身份,要守主人的規矩,盡量減少騷擾。」

森林中的赤麂。

第一站是海拔五百多米的觀音山,在大帽山北面不遠處。這裏山頂鳥瞰元朗平原,從人類視角看來,燈火通明,美不勝收;可是夜如白晝,我們犧牲了星空,也令一些動物和鳥兒忘了方向時間,影響生態。意亂情迷之際,導賞員叫我們閉上眼睛:「大家聽到幾種聲音?」風聲颼颼以外,原來叢林並不沉默,只待你傾耳細聽:蟲鳴有長有短,鳥啼時高時低,我們像在靜聽牠們討論着這幫陌生人的來意。我聽到至少四至五種叫聲,原來山頂物種較少,再往下走叫聲會越趨複雜。

即便我們放輕腳步,敏銳的野生動物還是遠遠就能聽得出來,還有人類的氣味,也令牠們敬而遠之。雖然人類的感官不及牠們,可是我們可以透過知識和智慧,在黑暗中享受搜尋樂趣。路過引水道,導賞員熟練地用電筒搜尋,很快找到顏色鮮艷的青蛙。「噠噠噠……」導賞員拿出一個儀器,是蝙蝠探測器,可以將蝙蝠發出的超高頻轉化為人類能聽到的頻率,更可以聽到牠們獵食昆蟲的聲音。

再往低處走,高聳的大樹擋住了月光,伸手不見五指之際,嗅覺反而靈敏起來,一陣陣動物氣味,看來我們進入了某隻動物的地盤。「吼!吼!吼!」突如其來的吠叫聲來自山坡上的叢林,把我嚇了一大跳,是野狗嗎?聽說森林面臨一個問題,就是野狗聯群結黨上山玩狩獵遊戲,絕對不是我們此行希望見識的景象。導賞員立即輕聲解釋,這是雄性赤麂(讀音:己)獨有的叫聲,用來阻嚇敵人,所以赤麂也叫「Barking deer」。導賞員亮起了電筒,希望找到赤麂的蹤影,可惜幾下叫聲後牠已經逃去無蹤,緣慳一面。做新聞時時常會有赤麂、黃麂被困引水道或受傷的消息,印象中牠們是很脆弱的生物,曾有救援人員嘗試拯救牠們時,竟活活嚇死,未知是否因此,很多人把麂讀作「驚」,驚青是也。

行程至此,已經接近尾聲,和赤麂擦身而過,也沒有碰上野豬、箭豬、貓頭鷹等住客,確實有點失望。可是黑暗中漫步,見與不見不是重點,用身體心靈感受林間氣息,更像一種感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