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李嘉誠基金會捐款10億元興建的大埔慈山寺想佔用官地,預計年底落成開放後,每天會有700至1,000人參觀,為免訪客造成交通擠塞,慈山寺提出在路口設立門閘,及在寺門前建迴旋處疏導車輛。區議員質疑公眾通道會變相被寺院霸佔「私有化」,反對建門閘,興建迴旋處的費用亦應由寺院承擔。
大埔區議會本周五將討論慈山寺的交通配套,據慈山寺提交區議會的文件,慈山寺今年底落成後會免費開放,但參觀採預約制,名額平日700人,假日1,000人。寺院亦會推出禪修、抄經等課程,預期交通流量將增加。
文件指通往慈山寺的兩線行車路,已正式刊憲名為普門路。寺院已申請開辦穿梭小巴路線來往太和站,接載訪客。近日不少旅行團不請自來到寺外看觀音像,寺方稱若不改善普門路交通配套,或引致交通擠塞,影響洞梓路及汀角路交通,而且普門路是通往寺院唯一道路,若發生堵塞,會阻礙消防及救護車到達,造成極大潛在危險,不過文件沒提及這些潛在危險是否危及寺內保安設施嚴密的李嘉誠禪修室。
「無理由用公帑服務李嘉誠」
慈山寺提出,由於目前工程仍在進行,有大量重型車輛出入,為免發生意外,建議在普門路口設正式門閘,控制車輛進出,工程完成後再研究門閘去留。又提議在寺前的一段普門路擴建迴旋處,方便車輛掉頭,以免造成阻塞。
大埔區議員區鎮樺稱,汀角路目前上班時間已經常塞車,附近一帶又將有不少新發展,交通流量必定增加,原則上同意在寺前建迴旋處疏導交通,但工程費及日後維修必須由慈山寺承擔,「無理由用公帑為李嘉誠服務」。另外,慈山寺並不擁有普門路的業權,只有使用權,慈山寺無權在路口設門閘,限制公眾使用,若建閘口即變相將路霸為己有,他不希望長江中心地下通道被長實霸佔的個案在慈山寺重演。
大埔區議員關永業擔心,慈山寺的新增交通量將令汀角路及洞梓路成為樽頸,只改善普門路無法解決整體交通問題。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