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八火龍 舞出薄扶林村百年來首次 市民可插香祈福

中秋八火龍 舞出薄扶林村
百年來首次 市民可插香祈福

【本報訊】老村薄扶林村,百年來首次出動八條火龍舞動。村民今年中秋以八條火龍上演「七星伴月」,除邀市民於龍身插香祈福,與大坑的不同,火龍最後更會「龍歸大海」。年過半百村民咬緊牙關承傳傳統,「就算得番兩個人,一頭一尾都要撐起條龍」。面對拆村危機,他們矢言舞到底,有村就有龍。
記者:袁樂婷

全港僅薄扶林村及大坑有中秋舞火龍習俗,但只有薄扶林村火龍,可讓市民於舞龍前,在龍身插長壽香祈福。該村舞火龍知名度不高,南區區議會主席朱慶虹說,為承傳傳統,今年八龍齊出,更首次舞出薄扶林村,五條小龍游走到香港仔;之後八龍於華富邨會合上演「七星伴月」,一路舞至瀑布灣落海。
薄扶林村街坊福利會理事長陳佩珍說,村中壯丁每年中秋都舞火龍逐戶祈福,將火龍放出海漂走,是為「龍歸大海」。紮龍師傅吳江南說,2008年政府以污染海水為由禁制,「唔畀放嗰兩年,我同細佬試過燒咗條龍,又試過斬咗去,結果真係唔吉利,細佬即刻多咗病痛」,後經區議會與政府斡旋,終獲准恢復儀式,但事後要打撈火龍。

保育文化 有村就有龍

火龍原形是幡龍,象徵吉祥解厄。陳佩珍說,村民百多年前便以火龍祈福,「薄扶林村(地勢)凹咗落去,以前經常水浸」。最輝煌時,各戶都有小龍出巡。五十多歲的吳江南憶述,七、八歲時與弟弟江乾參與舞火龍,坦言「只為封利是」。火龍太多,令村民吃不消,「條條龍嚟到都拎利是」。三十多年前,舞火龍因此停頓十年。之後村裏再不順景,陳佩珍和吳家兩兄弟決定復興火龍。火龍二十年前復舞,吳江乾當時擔大旗紮龍,「當年老師傅已經唔喺度」,他只能靠兒時模糊記憶摸索,總算成形。吳江南說經此一役堅定他們保育文化的決心,「有薄扶林村,就有火龍」。
紮火龍先以幼竹定形,隨後綑上禾草,以鐵絲固定。他們說,以前附近馬會馬房用禾草養馬,隨手拈來幾紮禾草,又在山上取竹。馬房現已棄用禾草,材料只好從內地運來;他們又苦尋圓頭電筒做龍的眼珠,盡量原汁原味。政府放寬薄扶林發展限制,薄扶林村遲早或面對拆村危機。73歲的陳佩珍誓言守住火龍,「就算得番兩個人,一頭一尾都要撐起條龍」。

薄扶林村2010年打造全港最長的火龍。

薄扶林村中秋舞火龍詳情

日期:9月19日

時間:晚上7時正

地點:大火龍及兩條小火龍於薄扶林村出發,繞村後前往瀑布灣;另有五條小火龍於香港仔中心出發,會合大火龍後一同「龍歸大海」。

備註:火龍中午起擺放在村口,市民可在龍身插上長壽香祈福。

資料來源:薄扶林村村民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