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七十六路去上海影城,上車發現自己緊挨着一對年少情侶。情侶是最節約空間的物種,他們緊緊擁抱着,好像周圍的人都是惡勢力。
我便側過身,不過兩人之間的甜言蜜語卻更清晰地飄過來。
「答應我,不再彼此傷害。」
「一輩子做你的天使。」
「我的天使,我的折翼天使。」
「人生很短,我不要雨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聽到這個「晴天」,尼瑪我真想幫他們接兩字,「霹靂」。怕接下來會聽到更加恐怖的戀人絮語,類似「甜到憂傷」「巴黎海棠」這種令人陽痿的句子,我提前在番禺路下了車。
天氣不錯,公交車上的微電影《小時代》也正好沿路揮發一下,淮海西路口,一家小店的玻璃窗上貼着《千與千尋》的海報,想到宮崎駿,感覺他這次的隱退消息是真的了。
前幾天,在第七十屆威尼斯電影節舉行的電影《起風了》發佈會上,吉卜力工作室宣佈宮崎駿正式退休,這一消息很快成為各大報刊頭條,全球宮迷在嘆息之餘,僥倖推測,這也許也不是最後一次的宮崎駿金盆洗手消息,因為十七年來,宮崎駿也多次宣佈過隱退,《天空之城》上映後,他表露過隱退。《紅豬》上映,他說「想做的已經做了」。《幽靈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公姬》上映後,都傳出過隱退消息。宮迷其實也多少習慣了大師的掛筆傳言。
但我感覺這次不一樣了。《起風了》是真有點像「宮崎駿的遺言」,片中引用的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詩歌,今天讀來,也更像輓歌,「誰曾見過風,你我都不曾,但是樹葉枝頭動,那是風穿過。」
細細想來,「風」可算宮崎駿動畫的核心詩意,從他第一部的《風之谷》到這最後一部《起風了》,宮崎駿最感動我的地方,是他捕風的能力,他的不少人物其實不像日本人,很多背景也更接近歐陸佈景,但是吹動主人公衣裳攪動主人公心情的,一直是日本和風。所以宮崎駿的動漫沒有花腔很少高音,資深宮迷一遍遍地看他的作品,不是為了主人公的大眼睛,甚至不是為了那些傷感的故事,我們看天空和白雲,看千尋眼睛裏的風和腳邊的風,我們被這些風呼啦啦帶回童年。在童年,我們從不使用「折翼天使」「雨天晴天」這種完全空洞的表達,我們只感受風,「誰曾見過風,你我都不曾,但看萬木齊低頭,那是風吹過。」
可能,宮崎駿也沒有力氣再召喚這種風了,用作家半藤一利的話說,「日本美麗的綠意及昭和時代東京的景象,已經無法再用現在的動畫片來描繪,宮崎駿感到時代一直在變遷,讓他無力再去將心中美麗的世界重現,遂有放棄的念頭。」
沒有宮崎駿的平面銀幕,以後動漫世界會被3D主宰吧?最好的動漫公司皮克斯做的《怪物大學》,3D有效果嗎?好在,大家熱熱鬧鬧看完,高高興興回家,作為一個動畫片,《怪物大學》幾乎應有盡有了,除了風,除了那掠過龍貓掠過紅豬掠過蝦夷族少年耳邊的風。
哪裏還有可以帶我們回到過去的風?
晚上看書,細讀《繁花》,讀到作者的蒙太奇短句,「一隻野貓穿過」,「幾盆花葉動一動」,這種標籤性短句在小說中多處出沒,像風一樣,讓我幾乎想馬上跑去給金宇澄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