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發 3D打印關節治頑疾工序省時2/3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佳音

港大研發 3D打印關節治頑疾
工序省時2/3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佳音

【本報訊】3D技術有助治病。香港大學和生產力促進局合作研發的生物醫學應用項目,利用3D技術替病人製造適合的人工手指關節,暫時已有約十名患關節病的病人使用,而牙齒、皮膚癌的治療方法也利用3D科技,加強治療成效。
記者:彭美芳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陳健碩昨日指,全球新興3D打印科技,在香港近年由工業應用改為醫學用途,例如利用3D技術複製人類頭顱骨,由於按實物打印,故可更細緻。學會明年舉行展覽會,讓年輕人了解工程發展。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大學利用醫學工程科技,研發新的醫療產品。生促局自動化科技部總經理雷致行昨日介紹三項醫學應用的3D科技,包括假牙、人工手指關節及皮膚癌測試。
雷致行指,為協助患手部關節問題的病人治療,生產力局和港大研發人工手指關節,暫時本港約十名病人接受該治療,包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研發至今約三年,已耗資約400萬元。研究員先打印合適的關節膠模,再利用鈷鉻合金(CoCr)製造人工關節,工序較以往省三分二時間。

【手指關節】加快製作時間

【假牙】100%像真

【頭骨】教學用途

3D假牙的印刷及製作系統,可打印出100%像真的假牙。

3D影像助診斷皮膚癌

港人越來越重視牙齒美觀,投資約200多萬、兩年前研發的「數控三維假牙設計及製造系統」,製作氧化鋯(Zirconia)的假牙內冠,按內冠形狀及尺寸造牙,減少人手操作的偏差,可以達100%像真度,假牙的製作過程或會出現0.05mm偏差,比以往人手操作的0.5mm偏差為少,不過這種技術本港較少應用,歐洲較為普遍。
另外,針對皮膚癌單靠醫生目測檢查,失敗率高達四成,生促局獲約100萬元資助,約兩年前研發非放射性光學造影系統,特製鏡頭拍攝癦或痣,連接電腦後,系統呈現3D影像,分析皮膚屬於甚麼程度的癌症階段,主要透過分析其顏色、邊界、直徑及對稱四方面分析,該技術將於下月的科技論壇上向業界推廣。

激戰拍續集,但家輝話唔敢再變筋肉人?
到底練定唔練?即睇足本《亂噏24》,專訪張家輝、林超賢!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