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從休假式治療到營養性死亡 - 李平

盡論中國:
從休假式治療到營養性死亡 - 李平

內地左派學者在為毛澤東的罪孽辯解時又獻新猷。由中國社科院主辦、號稱中共第一份理論學術報紙的《中國社會科學報》,宣稱內地三年大饑荒(1959-1961年)時「餓死三千萬不是事實」,還提出「營養性死亡」的新概念。
中國三年大饑荒(圖)餓死多少人的問題,一直是毛左派與自由派論爭的焦點之一。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戶籍人口統計數據顯示,1960至1964年間扣除自然增長後,總人口異常減少2,644萬人,海內外學者據此得出餓死三千萬人的結論。這是毛澤東主導大躍進釀下的人禍,但官方當年稱之為「三年自然災害」,後改稱「三年困難時期」,試圖繼續掩蓋真相和人禍。

取代「餓死」 粉飾人禍

江蘇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孫經先近日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文章,聲稱三年困難時期「營養性死亡」人數在250萬以下。且不論其研究能否推翻國家統計局的結論,僅是以「營養性死亡」取代「餓死」如此誅心之論,已足顯毛左派在粉飾毛澤東治下人禍時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
毛左派「營養性死亡」之說,已不讓薄熙來所創造的「休假式治療」專美於前。去年2月,王立軍叛逃失敗被捕後,重慶市曾發佈新聞,指王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高度緊張,「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療」。如果說,「休假式治療」開創了中共政治清洗的新模式,那麼,「營養性死亡」就是暴露了毛左派粉飾太平、滅絕人性的嘴臉。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