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觀塘麻雀館 風雨無阻日日營業打足37年鷄記終收枱

屹立觀塘麻雀館 風雨無阻日日營業
打足37年鷄記終收枱

【本報訊】在觀塘仁愛圍、裕民坊,推土機急速前進,一家家老店、一個個回憶,紛紛在塵土中煙沒。已有80年歷史的「鷄記麻雀館」同樣難敵重建巨輪,觀塘龍頭分店本周六關門遷店。90歲的掌舵人鷄叔林國強,已準備將鷄記霓虹燈招牌捐給西九龍文化區M+博物館,讓它成為集體回憶,而老店關門之夜,鷄記將以鮑魚、乳豬宴請街坊。
記者:郭美華 梁瑞帆 張珮琪

人稱鷄叔的鷄記第二代掌門人林國強雖已90歲,但仍每天堅持繼續巡視觀塘分店。
梁瑞帆攝

鷄記麻雀館全港共有三家分店,位於觀塘仁愛圍的分店,雖只開業37年,卻是鷄叔親自打骰的「旗艦店」。《蘋果》日前直擊這家全港首間獲發牌麻雀館的內裏乾坤,店內雖然仍是七、八十年代的裝潢,但已像個機動城堡,電動麻雀枱、電動升降錢箱,還有蜘蛛網般偏佈天花的閉路電視。鷄叔兒子、鷄記第三代傳人林偉森說:「唔係以前暗暗黑黑,污煙瘴氣咁嘅啦。」
啪、啪、啪……當記者走進鷄記麻雀館,店內碰牌之聲此起彼落,場內打牌由「200/400」到「2,000/4,000」,一鋪麻將可上落600元至3.6萬元。麻雀館收入命脈是5%抽水錢,打牌越快自然收入越多,故鷄記23張枱早已換成電動麻雀枱,省卻叠牌時間,加上放棄廣東牌改打全銃牌(只可碰不可上),糊一鋪只需三數分鐘,觀塘龍頭老店每日營業額達20萬,是鷄記三間分店之冠。
持牌人鷄叔林國強是第二代掌舵人,已90歲的他仍每天巡舖,但業務已交兒子林偉森(55歲)打理。過去37年,不論打風水浸,過年過節,這裏天天營業,全年無休。
擔任櫃面6年的Ming姐說,每天要將俗稱「銀頭」的現金用迷你電動升降機從樓上賬房吊下來,動輒十數萬元,她要戴上手指套方便將銀紙逐張點算:「我一開工就咩都唔理,當呢啲係自己錢!」記者中午時分走入麻雀館,發現生意不錯,23張麻雀枱已坐滿16張,客人多是老街坊,不像電影畫面中,攻打四方城的都是惡女、紋身男,反而店內飄蕩入耳的多是普通話。場內50名員工在主要通道擺陣,若不落場戥腳便會服侍客人,50對眼配合天花板30個閉路電視鏡頭監察店內每一張枱,防止出千。

豪擲6,000萬買舖重開

鷄叔的父親林坤,原本是賣雞的雞販,後因中馬票開糖水士多,80年前再將士多變成麻雀舖。1955年港英政府欲取締麻雀舖,林坤二子即鷄叔林國強代表業界與政府談判,政府終按麻雀牌的數目批出144個牌,鷄記並成為全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林偉森坦言03年沙士至07年最難捱,期內全港麻雀館減了近三分一至僅餘60幾間,「當時有舖一日得兩枱客,被迫打二人麻雀,鷄記有一半枱係吉嘅。」近年突然多了自由行客人打麻將,終令生意改善。
自由行令香港的麻雀館重新興旺,鷄記把握商機,觀塘龍頭分店迫遷後,鷄叔豪擲6,000萬元在康寧道買新地舖重開竹館,並在舊店關門之日,以鮑魚、乳豬幫襯了30多年的老街坊。

肥佬黎有今日,全賴阿媽細個同佢講過乜?即睇最新一集《亂噏24》,話唔定幫到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