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關情況混亂 有人遲兩小時 跨境學童開學集體遲到

過關情況混亂 有人遲兩小時 
跨境學童開學集體遲到

【開學了】
【本報訊】開學了,不少學生卻在首日遲大到,跨境學生尤甚。有經文錦渡入境的小一學童,遲了兩小時才回到大埔學校;同區另一小學28名學生所乘坐的校巴,也遲了10分鐘才抵埗,小朋友「扁嘴」、家長指不可接受。
記者:倪清江

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多名乘校巴回校的跨境學童,因為遲到而錯過新學年首個早會。

跨境學童人數今年突破20,000人,約200名未獲派北區小學的跨境小一生,昨起開始到獲派的大埔小學上學。區內多間弱勢小學大翻身,大埔官立小學今年開辦八班小一;險被殺校的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也開七班,當中約40人是跨境生。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參觀完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情況後表示,副局長楊潤雄到過三個出入境口岸觀察跨境學童情況,「據我理解,整體嚟講都係順利」。但實情並非如此。
大埔運頭塘邨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今年跨境學童增至約10人,該校昨晨8時開學,校長陳詠賢證實,兩名乘直通保母車經文錦渡入境的小一學童,遲至10時許才抵埗,錯過開學禮。

家長年花20萬大埔租屋

過境校巴司機楊先生表示,文錦渡口岸的改善工程已完成,乘直通保母車的學童出境深圳時,邊境人員不再上車為他們檢查證件,他們須下車自行過關再上車,「第一日返學,小朋友過咗關唔識上邊架車,連保母都要搵車,係混亂啲」;不過直巴要進入港方後,入境處人員會上車為學童辦理入境手續。
運頭塘邨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有30多名跨境學童。該校昨晨新學年首個集會過後,學生都已上了課室,突然有一輛校巴駛至,原來車上載了28名不同班級的跨境學童,全部遲到約10分鐘。有學童一臉無奈,對着鏡頭「扁嘴」。
居於福田的于女士認為,不能接受遲到,擔心影響兒子學習。其子昨晨5時半起床,6時半到福田口岸等保母帶過境坐校巴回校,「(兒子)很辛苦,確實很辛苦」。她會觀察一段時間,再考慮會否轉校。
北區居民丘太的長女去年已被跨區派到蔡衍濤小學,她要每天6時許起床,梳洗和吃完早餐便出門坐東鐵到大埔站,出閘後再步行十多分鐘回校,「好辛苦!返到去(屋企)比較攰,做得功課嚟,冇乜時間去玩或其他課外活動。」因此她在上學年尾向教育局申請也參加返回北區機制,寧願返回北區重讀小一,但不獲派位。
北區小學也有跨境學生集體遲到,上水區鳳溪創新小學今年開上課時間由9時推前至8時15分,全校760名學生有四成都遲到,校方寬限9時前回到學校仍不當作遲到。
不想遲到也有辦法。家住大埔站旁新達廣場的張女士昨帶外孫女回校,她原居於深圳東面大梅沙,但因外孫女被派到大埔,不欲她日花兩小時回校,故一家以每月1.65萬元租住新達廣場一個約600平方呎的單位,上月入伙,一年租金共約20萬元。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