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教後生畫公雞碗老少共融搞創作 提倡文化傳承

長者教後生畫公雞碗
老少共融搞創作 提倡文化傳承

【蘋果基金撥款】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保良局周鴻標老人日間護理中心舉辦「長青齊畫豐盛人生」計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近9,000元推行,以「昔日的衣、食、住、行」為題,由身體屬中度至嚴重缺損的老友記帶領青少年義工,齊齊構思及「落手落腳」製作藝術品,盡顯長青共融一面。
記者:李錦欣

老友記及來自專上學院的義工共40名,以一對一的方式分成四小組,每組負責「衣、食、住、行」其中一個範疇。該中心主任馮嘉雯表示:「平時活動多數係青年教長者用電腦,但今次呢個計劃希望以老友記做主導,由長者教青年,例如教後生仔畫公雞碗同寫毛筆字。」

透過合作交流經歷

負責「食」的Tony(78歲)和Spring(27歲)選擇以「公雞碗」作主角,「因為公雞碗生活化又有代表性」。他們更以各種豆類作材料,逐粒貼到畫紙上,心思滿分。
謙稱自己「一世牛命」的Tony,曾在不同國家的出入口貿易行工作多年,常到外國公幹,「以前淨係識得搏命做」。在旁的Spring立即踢爆Tony原來精通英文、德文及法文,真是深藏不露!Spring稱讚道:「想當年佢(Tony)由內地嚟香港,之後不斷進修學外語,好上進。」
Spring續指,社會上老友記的形象較刻板或教育程度低,「係班老人家奠定香港今日嘅地位,每個人都會有值得分享嘅故事,今次活動可以同長者傾偈、合作,透過佢哋嘅回憶,當中聽到好多人生經歷」。Tony也感謝眾多義工願意一同玩樂,「佢哋整作品時幫咗好多」。
性格內向的八旬洪姐和阿貞(24歲)則負責「衣」的部份,她們選擇以布碎拼貼成舊衣,懷舊味濃。寡言的洪姐也難得「大開金口」說:「好少見後生仔,一班人一齊整嘢好開心!」正在大專院校修讀長者服務的阿貞表示活動獲益良多:「自己同老人家親身接觸之後,當中了解佢哋嘅能力,例如節奏會慢少少,設計比較啱佢哋嘅活動。」
「衣、食、住、行」四幅作品現已拼湊成一間屋,並展示在該中心門外,中心將印發500份特刊派發予區內長者,讓社會人士感受兩代互融及文化傳承!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肥佬黎有今日,全賴阿媽細個同佢講過乜?即睇最新一集《亂噏24》,話唔定幫到你!
http://bit.ly/appletalk24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