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報,常看到「爬格子」這詞,現在卻差不多像恐龍一樣消失了。即使在報館,也難得一見原稿紙;寫文章不用再爬格子,只要不變成「鍵盤戰士」就是了。
網絡時代,竟然還有人會把編輯一部辭典的故事拍成電影,而且導演只有30歲,很好奇,立即跑去看。《字裏人間》改編自三蒲紫苑的小說《編舟》,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時叫《大渡海》。(以下開始有劇透)片中辭典《大渡海》的總編輯松本朋佑說,文字浩瀚如海,編輯出版一部辭典,就像築建一艘可遨遊字海的船,載人找尋最完美的文字詞彙,去跟其他人表達溝通。
譬如說,「戀」這個字,字典裏該如何說明?男主角是讀語言學的宅男馬締光也(「馬締」日文讀音與「認真」同音),沉迷書海,卻不善跟人語言溝通,直至遇到「女神」香具矢。松本知道他墮入愛河後,就叫他負責編寫「戀」字的解說。馬締不懂如何下筆,直至表白後獲得接納,才能把暗戀的忐忑到相戀的狂喜那段心情轉折的感覺,用文字書寫出來。
《大渡海》要作為一本與時並進、給當代人使用的辭典,不但收錄一般詞彙,還要包含潮語,更要糾正因社會演變而錯解的用語。由收集詞彙、編寫解說、五次校對,到最後出版,用了15年時間才完成。人生有幾多個15年?他們只埋頭一個任務。15年間,故事人物經歷愛情、友情、事業種種人生功課,卻無礙他們專心致志、沉着堅定地完成傳承文字的任務。
有些人說,《字裏人間》比《狂舞派》更勵志。這片調子是日本電影向來的淡然,卻透出感動。其中一幕,紙商營業員拿着用紙樣本給馬締挑選,馬締冷靜地指出,紙張沒有字典用紙應有的「翻書感」,就是翻書時手指與書頁間爽快的觸感。營業員親手一試,立時羞愧得無地自容,頻說抱歉,急急回去再研究開發合適的紙張。這種對志業的執着,對照充斥「認真你就輸」的社會,真的看得人熱血沸騰。
陳沛敏
記者
肥佬黎有今日,全賴阿媽細個同佢講過乜?即睇最新一集《亂噏24》,話唔定幫到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