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Sir,我成日洗毛。」
「甚麼?請問,甚麼是洗毛?」
我被眼前的南亞小女孩嚇壞了,她剛剛說,她成日「洗毛」……這是甚麼狀況?有這麼開放的小女孩嗎?我明明是教中文的,為甚麼變成性教育堂?洗毛?怎麼一回事?
一切由我做義工說起。
我這種壞事做盡、臭口不收的人,居然也會做義工,這是始料不及的事。
我要大方承認,其實做義工是我太座,我只是負責做司機,送她去遙遠的屯門做義工,替南亞小朋友補習中文。
太座出題,教動詞,譬如「洗」「擦」「打」都是動詞,再要他們舉例有甚麼動作和這幾個動詞有關。
「打」,個個都寫「打人」……很好,打人的確也是動作。
「洗」呢?
有人寫「洗口」。甚麼是洗口?
「用牙刷洗口囉。」明白了,原來洗口即是刷牙!南亞小朋友的口語別樹一格。
又有人寫,「洗毛」,洗甚麼毛?我自作聰明的以為,洗口即是刷牙,那麼洗毛肯定是洗頭,頭髮也是毛髮。
我洋洋得意糾正:「不是洗毛,是洗頭,明白嗎?」
誰知南亞小朋友大搖其頭,「阿Sir唔係洗頭啊,係洗手啊!」
洗毛=洗手?點解?你隻手好多毛?明白了,「毛」和「手」的上半部份都是一樣的,只是下半部份的「勾劃」,毛字是向右方勾,手字是向左下勾,兩個字形相若,香港人當然不會搞錯,但南亞小朋友被這些方塊字搞得頭暈眼花,毛手不分。
他們最難搞清楚那些有重複筆劃的字,譬如「非」字,究竟左右各有幾多條橫線?
兩條還是三條?數不清,於是左右不對稱,加多減少,時有發生……對了,這「生」字是三劃還是兩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