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貪腐折讓 - 丘亦生

金融雲端:貪腐折讓 - 丘亦生

年初時成龍還在鳳凰衞視的節目中,批評美國才是全球最大貪污國,叫人不要用中國的貪腐問題來做文章。不過幾個月後,內地貪腐新聞越來越多,而且燒到的官階越來越高,由市長到正部級官員無不落網,未知今日再問他這問題,答法會否不一樣。
薄熙來案剛審結,便輪到石油系統,中石油四名高官相繼落馬,昨日更燒到出任國資委主任不足半年、曾任中石油(857)董事長的蔣潔敏,內地官媒指蔣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調查,他是習近平上場後首名被調查的中央委員。
習近平似乎真的掀起一股肅貪旋風,大有動真格的味道。證券界亦開始嗅到這股味道,以往有國企老總因貪腐瀆職下馬,分析員渾不當一回事,往往附和公司的說法:「一個人的去留,不會影響公司運作。」今次中石油及昆侖能源(135)出事後翌日,市值蒸發逾200億元。分析員終於懂得,原來貪腐真是會對股價帶來折讓的。

國企壟斷 不受市場制約

這個貪腐折讓,可以從微觀及宏觀來分析。從微觀來看,一個企業的管理層出現貪腐,例如收受非法回佣以批出不是最有利公司的合約,採購並非最適合的原料或工具,一般來說都不利股東利益最大化,久而久之上行下效,公司會變得缺乏效率,亦缺乏創新誘因。本來這類公司在競爭劇烈的環境下很易被淘汰,偏偏內地不少國企,都在本身行業有壟斷的地位,其他企業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於是令這些貪腐可以不受市場力量的制約。
但對投資者來說,出現嚴重貪腐的股份,往往難以創新,一走出國外,若不是靠國家補貼或國內的盈利支持,根本缺乏競爭力。這類股份的風險還在於,內地政府一旦換屆,昔日的靠山退位,便失去原來享有的特權或優勢,經營前景隨時一落千丈。
從宏觀角度看,過往亦有研究指,貪腐盛行會阻嚇外資流入,於是地方政府要千方百計,推出各種各樣的優惠及稅務便利,以吸引外資,招致額外的成本。貪腐亦不利改革,因為改革涉及權力再分配,絕對影響既得利益及既定秩序。《經濟學人》的姊妺研究機構EIU,在計算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時,亦會考慮一地廉潔程度,證明貪腐絕對影響一地的競爭力。

反貪還原政治鬥爭工具

大力肅貪確有助減低貪腐折讓,但單憑一兩單矚目大案,還不能斷定反貪力度,是否真的老虎蒼蠅一起打。11年前光大集團前董事長朱小華及建行(939)前行長王雪冰先後落馬,2007年又到中石化(386)董事長陳同海,這幾年銀行、電訊及資源這幾瓣被國企壟斷的行業屢出案子,但是否有帶來根本性的轉變?
今次石油系統的大追捕,有傳是清算薄熙來的靠山、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部署,周曾掌管石油系統13年,蔣潔敏也經其一手提攜。如果是這樣,反貪便又再還原為政治鬥爭的工具。老虎是要打,不過僅限於政治敵人的老虎。一輪風頭火勢之後,不排除回復舊觀。
上周政治局通過了第二個「反腐五年規劃」,當中確實有些改革建議,但能否落實到底,我無辦法不懷疑,始終最有效反腐敗的做法,是提升政府的透明度、言論及新聞自由、公民權利及企業管治(不是形式上的),無奈這幾點都是中央集權式政府最難放手的。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肥佬黎有今日,全賴阿媽細個同佢講過乜?即睇最新一集《亂噏24》,話唔定幫到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