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這本書,因為作者是羅柏.寇米耶(Robert Cormier)。我讀過他的《巧克力戰爭》,很喜歡。巧克力如何會引起戰爭呢,而且是發生在學校裏?原來學校要籌款,利用聖誕節臨近,由老師大量購入一盒盒的巧克力,叫學生拿去推銷。當然,推銷成功的學生就是老師也就是教士心目中的好學生;學生也知道,賣巧克力得的利潤,都進入教士的口袋。每天上課,教士並不忙於授業傳道,而是點名逐一查問學生:你打算推銷多少盒?答案不一。五盒,十盒。學生進入比賽的亢奮:十五盒,二十盒。不過其中一個學生,總是說:不要。他一盒也不要,不推銷。這種強逼式推銷,多辦幾次,學生見到姨媽姑舅,也真的再不好意思啟齒。學生也因此分黨分派,有的成為建制,當教士的爪牙;有的,竟也由於競爭,分裂成敵對的陣營。總之,誰也不能置身事外。巧克力的戰爭於是展開。我一面讀,一面可是聽到一把聲音,在嘈雜裏份外清晰:不要。不要。這時代,我們真要大聲喊:不要。這本書,可以和《麥田捕手》、《發條橙》對讀。
《褪形者的告白》(Fade)的褪形,即是隱形。人能擺脫沉重的形軀,自然能啟發想像,說出不少故事。事實上,隱形人或物的故事,還會少麼?那麼,寇米耶又有什麼獨特的話要說?還是有的。這次出現的褪形者,患的是家族的遺傳症,倒不是由父傳子,而是由叔父傳給侄兒。隱形可能是天賜的恩典,但也可能是罪惡的泉源,就看他如何運用。為善為惡,存乎一心罷了。上一代的隱形人會認知判別,會發現家族中下一代的繼承者。其中一人覺得有責任對侄兒說出真相,並引導他向善。小說的開頭寫得極好,由一幀家庭照說起:照片中一位叔叔和家人合照,但沖曬出來,叔叔不見了。這位叔叔一直離家遠行,許多年後出現,找到繼承人,向他揭露家族的秘密,然後又消失了。侄兒漸漸也發現家族下一個隱形的成員。這時候,整個城市開始發生種種邪惡的事件。異代的隱者展開善與惡的交戰。
小說看到這裏,也不必再看了,結果當然是邪不勝正。奇怪,隱形人這樣的題材,出於想像,像H.G.威爾斯、艾里森,都寫過了,如果沒有想出新意,何必再寫?而正邪二分的思維,也早老掉大牙。我倒不如重翻幾本經典,例如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一位少年因為反抗專制,退隱樹上,拒絕下來;一個看來威武的騎士,在爭取生存權,原來盔甲裏並沒有形軀;一位被戰火一分為二的子爵,半邊善,半邊惡,各走極端,不完整的形軀,同樣可怕。卡爾維諾還寫過另一本同樣精彩的隱形小說,隱形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個我們熟悉卻已視而不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