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打鼓嶺堆填區兩個月前發生垃圾汁滲漏事故,環保署昨解釋,疑因連日大雨,令垃圾汁儲存缸底下的新填垃圾層移動,缸內高密度聚乙烯防滲膜撕裂,產生面積一平方尺破洞。大雨同時令堆填區內其他儲存缸不勝負荷,致垃圾汁滿溢,流入缸窰河。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成員昨到堆填區視察後,認為事件揭示堆填區污水系統保險系數低,動搖擴建堆填區的信心。
環保署撐無隱瞞
環保署副署長謝展寰昨指,垃圾汁儲存缸位處堆填區頂部,破損的儲存缸建於新填的垃圾堆上,疑因缸底垃圾移動,令缸內的防滲膜撕裂產生破洞。事後,承辦商需要將垃圾汁抽到其餘六個儲存缸,但當時又遇連場暴雨,令儲存缸滿瀉,垃圾汁經水渠流入缸窰河。他否認隱瞞及延遲公開事件,辯稱化驗一般需時兩至三周,上月底收到報告後,因考慮可能有檢控行動,但公眾有興趣知道,故決定盡快公佈事件。現時該署正諮詢法律意見,考慮向堆填區承辦商採取法律行動。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何秀蘭視察堆填區後表示,本月底前會召開特別會議跟進事件。她說,今次滲漏反映堆填區內垃圾汁池保險系數低,其中一個破損停用,其餘儲存池就無法承受額外容量,令垃圾汁滿溢。
何秀蘭認為事件影響對擴建堆填區信心,促政府應先做好源頭減廢,推動回收,並減少廚餘。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